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佛学文库 -> 八识规矩颂释义

TOP

前五识颂
2010-07-12 09:50:47 来源: 作者:马友生 【 】 浏览:2008次 评论:4

      性境现量通三性

      前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此中无任何障碍,都能觉了分别,所缘的量是现量,所缘的境是性境,所缘的性通善、恶、无记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前五识所居的界地,欲界众生不修定业,谓之散地,又谓五趣杂居地,前五识都有;众生厌离欲界,由修定业(世间禅)居色界二地(离生喜乐地),无鼻舌二识只有眼耳身三识;居无色界,无有前五识。

      遍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瞋痴

      前五识相应的心所有法共有三十四种。遍行心所有五:作意、触、受、想、思;别境心所有五:欲、胜解、念、三摩地(定)、慧:善心所有十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中随烦恼心所有二:无惭、无愧;大随烦恼心所有八: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根本烦恼心所有三:贪、瞋、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八七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前五识的作用,各有各的特点,他们同所依的根,都是极其微细的净色根(视神经、听神经、嗅神经、味神经、触神经),彼此缘境又好相邻(头的面部)。眼识缘色境有九缘:一眼识的自种是眼识缘境的亲因缘(内因)。二前念眼识不断引导后念眼识是眼识缘境的等无间缘。三第八阿赖耶识是眼识缘境的根本依。四第七末那识是眼识缘境的染净依。五第六意识是眼识缘境的分别依,六境界是眼识缘境的所缘缘(分亲所缘缘与疏所缘缘),七眼根(视神经)是眼识缘境的俱有依,八眼识缘境要有相对的空间,九眼识缘境要有一定光明;耳识缘声境有八缘(依眼识九缘,除去光明);鼻舌身三识缘香味触有七缘(依眼识九缘,除去光明和空间)。前五识观察凡尘世间各种事物(色声香味触),鼻舌身三识缘境根(神经)与境(香味触)要相合(相触)。眼耳二识缘境根(神经)与境要相离(空间)。世间凡愚认为,外境(色声香味触)是眼等五根所缘所现,很难知道眼等五根则潜藏眼等五识,这些无形无质的功能种子,却有他们缘境和变境的特殊作用。众生所见及的色等五尘,都是唯识所缘唯识所现。

      变相观空为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前五识的转依,大乘自发心起至初次见道登地,所证得的圣果是诸法的空性,谓根本无分别智(离言虑绝),后为众生说法能变种种名相,知其假说无有执着,此由根本无分别智后所证得的智慧,谓后得无分别智。但是,前五识所缘的境只是诸法的空性(理),在事上于出世的净法,在果位(转识成智)犹自不圆满(不诠真),要第八阿赖耶识转依为大圆镜智后,前五识转依成所作智才会圆满,因为前五识是依第八阿赖耶识为根。前五识成佛后所作的事:一度地前加行位菩萨现千丈大身;二度地前资粮位菩萨、二乘(声闻、独觉)和人天乘现丈六金身;三度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傍生)现随类化身。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六意识颂 下一篇相关名相注解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