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解疏(题目)
--根据窥基法师注解简疏 马友生
一、题目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地分中略录名数解
大者简小为义,乘者运载得名。大乘者,菩萨修行以上求佛道(自觉),下度众生(觉他)为自度也。百,谓数目;法,谓世出世间染净诸法。百法者,即此论所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法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的总称。明,能破暗故,喻般若智慧;门,无雍滞故,喻入门之径。明门者,以般若之智入此之门也。论,谓论著,乃简择一切法相法性,教诫后学之称。本地分中略录名数,依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六百六十法,又提纲挈领略取百法之名数,以赅括六百六十法或一切万法。解,唐窥基法师对此论撰文作解。
论主为人而欲学百法知要者,又会六离合释(古印度声学中的一种文法)故造此论。什么是六离合释呢?为说明论文中种种事相的特点和作用,以六种方式有离有合来解释:(一)依主释,以主要部分来解释;(二)依士释,以体来解释;(三)持业释,以作用来解释;(四)相违释,以相反义来解释;(五)带数释,以数字来解释;(六)有财释,以宝物来解释。故胜,谓解释得正确;故劣,谓解释得不正确。
二、论师
论主世亲,又名天亲(梵语婆薮[sǒu]盘豆,菩萨根性),生于北印度富娄沙富罗(汉译丈夫国),婆罗门族。初先学习小乘,造《俱舍论》盛行于世。后随其兄无着菩萨学习大乘,依《瑜伽师地论》广造诸论,发挥非有非空中道了义教。
三、译师
译师玄奘,俗名陈祎[yī],生于河南偃师,十三岁于净土寺出家,唐贞观三年去印度求法,得梵典六百五十七部,贞观十九年回国,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授弟子窥基于长安大慈恩寺建立唯识法相宗。
四、论文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总标百法及二无我以为宗旨,乃此论之总纲。
什么叫做法?依古语,法,谓轨持,持者持守自性,轨者轨生物解。依现代语,法,谓一切事物,任何一法(事物),都有它的名言自性。如水,有持守一切湿润流动的自性,若依名取相说水,闻者便能由此名言轨路生起对这件事物的理解,就知道是水。
佛在大小诸经皆云:“一切法无我。”此语既通小乘(唯法无我),又通大乘(无我无法)。一切法,指百法;无我,指人无我法无我。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论主设问)
问有五种,谓利乐有情问,不解问,愚痴问,试验问,轻触问。此利乐有情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