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曰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 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后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
此诸法胜义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识实性
简疏
此三颂依三自性立三无性,依唯识性求住胜义无性。
初颂显佛前二时讲《阿含》、《般若》,都是从“一切诸法,无有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在说,属密意,谓了义教中部分,是契机方便说。佛三时讲《方广》,都是从“三自性三无性”在说,谓了义教,是实说,把“大乘一实相印”所显的中道实相,既方正又圆满,为菩萨弟子说出来了。
“初即相无性”,依遍计所执自性立相无性,谓周遍计度的种种实我实法,如龟毛兔角,体相非有。
“次无自然性”,依依他起自性立生无性,谓讬众缘生非自然生,如梦幻泡影,相有体无。
“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依圆成实自性立胜义无性,谓后圆成实自性,是由远远离开前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性,假说无性非性全无,如太虚空清净无染。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佛说胜义谛是从四个方面在说:一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二道理胜义,谓苦、集、灭、道四谛;三证得胜义,谓我空真如法空真如;四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此诸法胜义,统曰谓真如。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成唯识论》云:“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依“真如”名相,显复有多名,如法界、实际、佛性、涅槃、无为法等,所言的实性,即涵盖一切有为无为的法无我性,即唯识实性。
大乘悟入唯识相性,必须经过五个位次: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抉择分;三通达位(见道位),谓修诸菩萨所住见道;四修习位(修道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