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注解
[法]谓一切事物。世间(凡夫)和圣教(佛教)所说的各种事物,无论物质性或精神性的都叫做法。法分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有幻相有生灭有作用,如“五蕴”所言物质性色法(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精神性受想行识法等。有为法又分染法与净法,染法为世间众生所受用,净法为出世圣者所受用;无为法,无幻相无生灭无作用,是一切有为法无有自性常如不变的真理。这里所说的法,是指菩萨闻佛声教和度众生所说的法,又叫做法相。
[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经言布施,指法布施。
释经
经文 复次须菩提:
释义 佛答两问后,对前问(云何应住)又作了详尽补充。
经文 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
释义 菩萨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法布施),应知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相,是名上无事事上无名,名唯是名义唯是义,应无住在法相行於布施。
经文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释义 菩萨在见闻觉知中,所谓眼所见及的种种色境(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观其如幻,不应住在相上行於布施;所谓耳所听及的种种声境(有有情的器界的人和器界和合发出的各种声音),鼻所嗅及的种种香境(好香恶香平等香),舌所尝及的种种味境(咸酸苦甘辛等),身所缘及的种种触境(冷暖轻重饥渴等),意所摄及的种种法境(极炯色极略色定果色受所引色遍计所执色等),都观其如幻,不住相行於布施。
经文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释义 菩萨度生应如是布施——千万不要住一切相啊!何以故?布施——入世度众生;不住相——出世证涅槃。若菩萨不住相布施福慧同修,所感的福德因缘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经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释义 佛问。
经文 不也,世尊!
释义 须菩提答。
经文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释义 佛问。
经文 不也,世尊!
释义 须菩提答。
经文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释义 菩萨不住相行於布施,所得福德亦如六方虚空无量无边,多么不可思量啊!菩萨但应按照佛所教的不住世间不住涅槃,应住非有非空的中道,是菩萨修行证果的一佛乘。
小结
此段和上段经文,不但很圆满地答复了两问,还全面地说明了大乘修证佛法,时时处处都是着手入道之处。佛为了让学人重视两问两答,全经反复赞叹菩萨不住相布施无量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