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注解
[歌利王]梵语,汉译斗诤。佛往昔在因地修菩萨行时,当时的歌利是波罗奈国国王。
[仙人]世间凡夫,对所有出家修道有一定成就者,统称为仙人。
[功德]福德与功德是两个概念。福德者,指财布施或住相布施(法)所感的有漏染法;功德者,指不住相布施(法)所感的无漏净法。
释经
经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释义 尔时须菩提闻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但更加觉悟了人生宇宙世出世间因果规律,还深深理解佛说此经无上义趣,怎不涕泪悲泣呢?而白佛言:希有啊,世尊!佛在此会所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小乘),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入见道位),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实相者即是非相,是名实相。世尊,我今有缘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佛法在即将灭度时,其有众生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啊!何以故?此人远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开了一切诸相束缚,即名诸佛。也就是说,在一切相上远离诸著,即可见到自性如来啊!
经文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释义 佛听须菩提闻说此经后的感受,生大欢喜极力赞叹: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一不惊奇,佛法是智信不是迷信;二不恐怖,世上没有主宰者一切唯心造;三不畏惧,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就希望,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啊!
经文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释义 第一波罗蜜,六波罗蜜的布施波罗蜜。
经文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释义 忍辱波罗蜜,六波罗蜜的第三波罗蜜。
经文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释义 说一件往昔我修忍辱波罗蜜的故事吧,可不要住说法相啊!有一个叫歌利的国王,他带了一批宫娥彩女在郊外游猎,困倦在一株大树下,当他醒来时,发现身边的侍女正围着我听法,歌利即生嗔恨,持剑对准我说:“如果你没有贪欲心,我割截你身体无有嗔恨,我才相信你是修道仙人。”当歌利节节支解身体时,我无任何分别执着,失去的是过去的业力,得到的是坚固不坏的真空妙有。若当时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岂能得到出世的大解脱?
经文 须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释义 又回想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经过的生生世世,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经文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释义 是的。菩萨应离一切相发心,所谓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是不生心,而是将心住在正念上——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而幻生幻灭的境相早已过去,所住的是执着心。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是愿所有的有情都能离苦得乐,应如是不住相布施。
经文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释义 如来说一切诸相一切众生,皆是随因缘变现的种种幻相,即非实相。
经文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释义 经文八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经文十一说:“我今实言告汝”;这里所说五语,在一切经典中,如是所说甚为希有。
经文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释义 此法无实——非有;此法无虚——非空。
经文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释义 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好像人入了黑暗处,什么都看之不见;若菩萨心不住於法而行布施,好像人的眼目如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经文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释义 佛赞叹受持此经无量功德。
小结
此段经文叙述了佛与须菩提的一段对话:一是师徒各自回忆了在修学中的心得体会;二是开示学人入大乘之道就在现实度众生中於动而不动,随缘生无所住心;三是赞叹受持此经无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