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释义(三十七)马友生 ——根据遁伦记作解 经曰 “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善男子,若于此余同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异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非决定故,是名非圆成实相。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不决定故,亦名非圆成实相。非圆成实故,非善观察清净道理,不清净故不应修习。若异类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净言教相,当知体性皆不清净”。 释义 “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谓同品类譬喻可得相,如声无质碍性,是常。“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谓异品类譬喻可得相,如瓶有质碍性,是无常。“若于此余同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异类相者”,圆测释云:“谓凡是此余同类可得相,皆非圆成实相者,是说所立宗义决定不能成立故”。“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类相者”,圆测释云:“应如上文所说,而得了知”。“若异类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净言教相,当知体性皆不清净”,圆测释云:“此即第四总释第五及第七相。其中异类譬喻所引相者。是不共因。如说声是常之宗。所作性故。此中虚空等喻是其同品,瓶等是其异品。由於此因唯异品有,故名异类譬喻所引相。又喻有十种过失。此中非善清净言教相者。谓诸外道邪说等。或是有过宗因喻等,有一类言,此四种相多分与前说相同。其有差别者,亦唯第四相不摄俱品一分转而已。第五相中异类譬喻所引相者是俱品一分转。其余如前所说云,有一类言,此四种相于前说同。其中有差别,即异类譬喻所引相是属第三及第四中摄,余如前说云,虽有如此三种解释,若依显扬圣教论与此经所说二者结合,则异类譬喻所引相在第三第四以外,无异类譬喻之辞故。瑜伽师地论与显扬圣教论所标之名同,解释略异。如瑜伽师地论云,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显扬圣教论中亦如是说。其余诸相亦与此经所说相同。若与此释结合,亦可了知相性等五种一一异相皆是一向异相。 《遁伦记》云:”上来列名,下解释。中,先解第三。言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者,如立声常是意识识故。若尔意识则识一切诸法,为如虚空是意识识故,声是其常。为如瓶等是意识识故,声是无常。言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至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者,此解第五俱品一分转。声论师如立声是常无质碍性故常宗,以虚空极微为同品此物质碍因,于虚空有于极微即可。以瓶乐等为异品此无质碍因,于乐等有于瓶等无,故言由随如是一分展转同异品相,是名此余同异类可得相。言若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者,此解第四一切异类可得,则是不共不定,如说声常所闻性等。善男子乃至是名非圆成实相者,此解第一此余同类可得相,则是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言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至亦名非圆成实者,此解第二此余异类可解相及譬喻中一切同类相,则是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言非圆成实故非善观察清净道理不清净故不应修习者,此释第六非圆成实相,支因不具理不清净不应修习。言若异类譬喻所引相至体性皆不清净者,此解第七非善清净言教相,如立声常所作性故,以虚空为同品电瓶为异品,以因但于异品中有,故言异类譬喻所引相。泰法师云,第一句立因不成,如立宗云总蕴是无常,因言意识所识故,然无为同是意所识法非无常故,然色香等异类法非耳识所闻,然是无常故立因不成。若立宗云声是常,因云从因生故,然更无有异类不取因生,法是无常故异类不可得。备云,初释第三相。二释第四相,即共不定。三释第一相,即是同品一分转异品譬喻遍转故,于所立宗非决定故,名非圆满。四释第二相,即是异品一分转同品譬喻遍转故,于所成宗亦不决定。五释第六相。六释第五及第七相。如其次第异类所引故,非善言教,体性皆不清净。景云,此七相中,初四句摄五不定,谓第一句,摄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及俱品一分转。第二句,摄异品一分转同品遍转。第三句,摄共不定。第四句,摄不共不定。第五异类譬喻所得相者,摄法自相相违。第六非圆成实相者,摄四不成。第七非善清净言教相,即摄余诸过。 经曰 法尔道理者,谓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尔道理。 释义 法尔道理,自然而有的道理,如有东必有西,有明必有暗,有有为必有无为,有世间必有出世间,等等。佛出世佛不出世法性和法界本来存在,名法尔道理。 《遁伦记》云:“四法尔道理,如来出世至名法尔道理者,地常坚性乃至风常动性,善招乐报恶招苦果,故言有佛无佛法性安住法住法界”。 经曰 总别者,谓先总说一句法已,后后诸句差别分别究竟显了。 释义 总别,谓先言总纲,后后分别来加以阐述。 《遁伦记》云:“就行相中已辨第七,次解第八总别,谓总标一句,后后诸句广释明了其义可知,就解本母十一相中,总释第四行相门讫”。 经曰 自性相者,谓我所说有行有缘,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谓念住等,如是名为彼自性相。 释义 云何自性相?谓世尊说诸法因缘生(有行有缘),所有能取三十七菩提分法者,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是修习名为彼自性相。 《遁伦记》云:“次释第五自性相,谓我所说至名自性相者,本母中说有行有缘等,则说念住等自性相也”。 经曰 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发世出世间诸果功德,如是名为得彼果相。 释义 云何彼果相?谓若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既能断世间诸有漏烦恼,亦能引生出世间诸无漏功德,于世出世所得利益,如是功德名为彼果相。 《遁伦记》云:“六解彼果相,谓世出世诸烦恼断者,世道伏断烦恼,出世道永断烦恼,此辨断德及所引发出世诸果功德” 经曰 彼领受开示相者,谓即于彼以解脱智而领受之,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是名为彼领受开示相。 释义 云何彼领受开示相?谓彼领受所觉悟的智慧和功德,以解脱智(无漏之智)广为众生宣说开示,如是利他名为彼领受开示相。 《遁伦记》云:“七彼领受开示相,谓则于彼至宣说开示者,以解脱智领受所得智断功德,为他宣说”。 经曰 彼障碍法相者,谓即于修菩提分法,能随障碍诸染污法,是名彼障碍法相。 释义 云何彼障碍法相?谓于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者,即能随彼障碍诸有漏染污法,如是转染成净是名彼障碍法相。 《遁伦记》云:“八明彼障碍法相,可知”。 经曰 彼随顺法相者,谓即于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随顺法相。 释义 云何彼随顺法相?谓即于三十七菩提分法多多修习,如是引生戒定慧是名彼随顺法相。 《遁伦记》云:“九彼随顺法相,谓则于彼多所作法者,于涅槃修随顺法多有所作,名彼随顺”。 经曰 彼过患相者,当知即彼诸障碍法所有过失,是名彼过患相。 释义 云何彼过患相?谓障碍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者,诸杂染法是彼过患,如是有漏烦恼是名彼过患相。 《遁伦记》云:“十彼过患相,则前障碍法能为过患”。 经曰 彼胜利相者,当知即彼诸随顺法所有功德,是名彼胜利相。 释义 云何彼胜利相?谓戒定慧三,是随顺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的所有功德,如是定慧等持是名彼胜利相。 《遁伦记》云:“十一彼胜利相,即前能随顺法所有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