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释义(二十八)马友生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根据《遁伦记》作解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所应学事?”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到彼岸”。
释义 文义易解。
《遁伦记》云:“一举六度为所学事”。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释义 增上者,谓增大力量也。布施、持戒、忍辱,此三为增上戒学,静虑为增上心(定)学,慧为增上慧学,精进遍于戒定慧三学。
《遁伦记》云:“二以三学摄六度。当知初三是增上二学者,施、忍是戒眷属助成于戒,亦名为戒”。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
释义 增上戒学属福德资粮,增上慧学属智慧资粮,精进、静虑遍二资粮。
《遁伦记》云:“三以三种资粮摄六度”。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种相应当修学: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三者随护菩提之心;四者亲近真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释义 问:于此六度如何修学?答:一者最初于菩萨教法猛利信解;二次于十种法行(书持等)以闻思修精进修行;三随时保护菩提大愿;四亲近真善知识;五不断善修六度。
《遁伦记》云:“四辨五相修于施等。十种法行,则书持等”。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释义 问:何因缘故施设六度?答:二因缘故:一前三(布施持戒忍辱)是诸菩萨饶益和利乐有情故,后三(精进静虑般若)是诸菩萨对治烦恼故。修习六度,即可证得菩提、涅槃二果。
《遁伦记》云:“五释成六数”。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所余波罗蜜多但有四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前六种波罗蜜多为助伴故,谓诸菩萨于前三种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与前三种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现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羸劣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习故,所有静虑不能引发出世间慧,彼便摄受少分狭劣福德资粮,为未来世烦恼轻微心生正愿,如是名愿波罗蜜多。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蜜多,与精进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菩萨藏,已能闻缘善修习故能发静虑,如是名智波罗蜜多。由此智故堪能引发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释义 问:何因缘故施设四数波罗蜜多呢?答:此四度为前六度之助伴也。一于修布施、持戒、忍辱三种,立方便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现行法中有多烦恼,修无间用行实难堪任,于菩萨教法不能闻缘善修,所有静虑不能引发出世间智慧,彼少摄受福德资粮,为未来世减轻烦恼于修精进,立愿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等,转劣成胜亦能获得上品于修静虑,立力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菩萨教法已能闻缘善修,能发静虑堪能引发出世间智慧于修般若,立智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遁伦记》云:“六明立后四度意。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习者,闻是听闻缘是缘虑”。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释义 问:何因缘故宣说六度次第?答:前前引发后后,后后胜于前前。若于布施便能持戒;若于持戒便于忍辱;若于忍辱便能精进;若于精进便能静虑;若于静虑便能获得出世之慧。
《遁伦记》云:“七辨次第”。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波罗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各有三种。施三种者:一者法施,二者财施,三者无畏施;戒三种者:一者转舍不善戒,二者转生善戒,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法忍;精进三种者:一者披甲精进,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三者饶益有情加行精进;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