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一补充3)
根据马友生居士录音整理 张立新
第三讲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三)
诸位:今天分别开讲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具的五相等。
论曰:“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此语是说耳识的自性是什么呢?答:“耳识的自性,谓耳识依耳根(听神经)了别声境,名耳识自性。也就是说,耳识缘境必仗耳根方能了别声境,是耳识之性。
论曰:“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此语是说耳识所依者,谁为耳识的俱有依呢?答:耳根是耳识的俱有依。何以故?若根坏时,识无所依,不生耳识。若根好时,识有所依,方生耳识。也就是说,识依根而住,无根识无依。
论曰:“等无间依,谓意。”等,谓同等的法,此指耳识的自种只能生耳识。无间,谓自类相续中无间隔,此指前念耳识不断引生后念耳识,是生灭同时等无间故。此语是说耳识得生,必仗意识中意开导耳识,耳识方生,意识是生起耳识的等无间依。
论曰:“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此语是说,无论耳识种子、意识种子、余识种子、耳根种子,或诸心所有法等种子,皆为四大种执受所依异熟性所摄,名阿赖耶识。
论曰:“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此语是说,耳根谓四大种和四大种所造诸声,为耳识所依。净色根是耳根最极微细之听神经,凡夫俗眼无见有对,圣者净天眼见之。意及种子,如前眼识所说,就不再重述了。
论曰:“彼所缘者,谓声,无见有对。”此语是说耳识缘境,耳谓能认识,境谓所认识,彼二相触,虽净色无见,但声境有对。
论曰:“此复多种,如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斗诤諠杂声、受持演说声、论义决择声。”此段文字易知,这里不作繁述了。
论曰:“如是等类有众多声,此略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初唯内缘声、次唯外缘声、后内外缘声。”此语是说,耳识缘境声类众多,此略说三种,一因执受大种声,二因不执受大种声,三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
“因执受大种声”,谓内四大种执受,由根身发出的声音,如语声、呼声、笑声、歌声等名唯内缘声。
“因不执受大种声”,谓不受根身执受,由外器界四大种发出的声音,如地震声、水声、雷声、风声等,名唯外缘声。
“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谓内四大和外四大,即根身和器界和合发出的音声,如有情在深山呼唤,山谷里随后发出的回音,又如吹唢呐撞钟击鼓等,名内外缘声。
论曰:“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此语是说耳识缘境又复有三种,可意声,谓好听之美声也。不可意声,谓难听之恶声也。俱相违声,谓非好非恶之声也。
论曰:“又复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之名。”此语是说又复声者,谓鸣,如蝉声、鸡声等;谓音,如水声、琴声等;谓词,如诗声、曲声等;谓吼,如叫声、呼声;谓表彰语,如欢声、悲声等,此乃差别之名也。
论曰:“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耳识境界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此语是说如是一切诸声,是耳根四大种和四大种所造声境,谓耳所行境界;耳识缘境离不开耳根(造声功能),唯耳识所缘又为耳识所现,谓耳识所行境界;意识缘境离不开声境(所缘缘),唯意识所缘又为意识所现,谓意识所行境界。
论曰:“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此语是说耳识缘境,彼助伴彼作业者,如前眼识所说,这里就不再繁述了。
论曰:“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此语是说鼻识的自性是什么呢?答:鼻识的自性,谓鼻识依鼻根(嗅神经)了别香境,名鼻识自性。也就是说鼻识缘境,必仗鼻根方能了别香境,是鼻识之性。
论曰:“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此语是说鼻识所依者,谁为鼻识的俱有依呢?答:鼻根是鼻识的俱有依。何以故?若根坏时,识无所依,不生鼻识。若根好时,识有所依,方生鼻识。也就是说,识依根而住,无根识无依。
论曰:“等无间依,谓意。”等,谓同等的法,此指鼻识的自种生鼻识。无间,谓自类相续中无间隔,此指前念鼻识不断引生后念鼻识,是生灭同时等无间故。此语是说鼻识得生,必仗意识中意开导鼻识,鼻识方生,意识是生起鼻识的等无间依。
论曰:“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此语是说,无论鼻识种子、意识种子、余识种子、鼻根种子,或诸心所有法种子等,皆为四大种执受所依异熟性所摄,名阿赖耶识。
论曰:“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此语是说,鼻根谓四大种和四大种所造诸香,为鼻识所依,净色根是鼻根最极微细之嗅神经,凡夫俗眼无见有对,圣者净天眼见之。意及种子,如前眼识所说,就不再重述了。
论曰:“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此语是说鼻识缘境,鼻谓能认识,境谓所认识,彼二相触,虽净色无见,但香境有对。
论曰:“此复多种,谓好香、恶香、平等香,鼻所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香,如是等类有众多香。”此段文字易知,这里就不作繁述了。
论曰:“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鼻所嗅等差别之名。”此语是说,又香言之,谓鼻所闻、谓鼻所取、谓鼻所嗅等,乃名之差别矣!何以故?
论曰:“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此语是说,如是一切诸香,是鼻根四大种和四大种所造香境,谓鼻所行境界;鼻识缘境离不开鼻根(造香功能),唯鼻识所缘又为鼻识所现,谓鼻识所行境界;意识缘境离不开香境(所缘缘),唯意识所缘又为意识所现,谓意识所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