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释义(三)
依据窥基法师注解作释马友生
本地分中五识相应地第一
论曰 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释义 问:云何耳识自性?答:依耳根所生起识,名耳识。耳识的功能了别声境,谓耳识自性。耳识缘境有三依:一俱有依,谓耳根。此二所行之时互作损益,若耳根坏识无依,若耳根好识有依;二等无间依,谓意。此二所行之时,意令前念耳识(灭)不断开导后念耳识(生),生灭同时等无间依;三种子依,谓一切种子(耳识、耳根、意等)皆由四大种执受所依,异熟所摄,名阿赖耶识。
论曰 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释义 耳,谓耳根四大种所造诸声耳识所依,净色根无见有对(圣者净天眼可见)。意及种子,如前眼识已说,不再复述。
论曰 彼所缘者,谓声,无见有对。
释义 耳识所缘者,谓声境,此境无见有对。
论曰 此复多种,如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斗诤諠杂声。受持演说声、论义决择声。
释义 文义易解,不作繁述。
论曰 如是等类有众多声,此略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初唯内缘声、次唯外缘声、后内外缘声。
释义 如是等类有众多之声,此略说有三:一因执受大种声,有情因内四大种执受,由根身所发出的音声,如语声、呼声、笑声、歌声等,谓唯内缘声;二因不执受大种声,有情因外四大种不受根身执受,由器界所发出的音声,如地动声、水流声、雷声、风声等,谓唯外缘声;三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有情内四大种与外四大种和合发出的音声,如有情在深山呼唤,山谷里随后所发出的回声,又如吹唢呐或与乐器伴唱的声音,谓内外缘声。
论曰 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
释义 此复三种:好、恶、非好非恶。
论曰 又复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之名。
释义又复声者,谓鸣,如蝉声、半夜鸡声;音,如水流声、乐器声;词,如长声、短声;吼,如狂风声、海啸声,乃表彰语等差别之名也。
论曰 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耳识境界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释义 如是一切因执、不执、执不执受大种声,是耳根四大种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是耳识境界又为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是意识境界又为意识所缘。
论曰 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
释义 耳识缘境,彼助伴彼作业者,如前眼识应知,不作复述。
论曰 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释义 问:云何鼻识自性?答:依鼻根所生起识,名鼻识。鼻识功能了别香境,谓鼻识自性。鼻识缘境有三依:一俱有依,谓鼻根。此二所行之时互作损益,若鼻根坏识无依,若鼻根好识有依;二等无间依,谓意。此二所行之时,意令前念鼻识(灭)不断开导后念鼻识(生),生灭同时等无间依;三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鼻识、鼻根、意等),皆由四大种执受所依,异熟所摄,名阿赖耶识。
论曰 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释义 鼻,谓鼻根四大种所造诸香鼻识所依,净色根无见有对(圣者净天眼可见)。意及种子,如前眼识已说,不再复述。
论曰 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
释义 鼻识所缘者,谓香境,此境无见有对。
论曰 此复多种,谓好香、恶香、平等香,鼻所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香,如是等类有众多香。
释义 文义易解,不作繁述。
论曰 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鼻所嗅等差别之名。
释义 又香者,谓鼻所闻之,鼻所取之,鼻所嗅之等,乃名之差别也。
论曰 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释义 如是一切有众多香,是鼻根四大种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是鼻识内境界又为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是意识内境界又为意识所缘。
论曰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释义 鼻识缘境,彼助伴彼作业者,如前眼识应知,不作复述。
论曰 云何舌识自性?谓依舌了别味。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舌。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释义 问:云何舌识自性?答:依舌根所生起识,名舌识。舌识功能了别味境,谓舌识自性。舌识缘境有三依:一俱有依,谓舌根。此二所行之时互作损益,若舌根坏识无依,若舌根好识有依;二等无间依,谓意。此二所行之时,意令前念舌识(灭)不断开导后念舌识(生),生灭同时等无间依;三种子依,谓一切种子(舌识、舌根、意等),皆由四大种执受所依,异熟所摄,名阿赖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