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 舌,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释义 舌,谓舌根四大种所造诸味舌识所依,净色根无见有对(圣者净天眼可见)。意及种子,如前眼识已说,不再复述。
论曰 彼所缘者,谓味,无见有对。
释义 舌识所缘者,谓味境,此境无见有对。
论曰 此复多种,谓苦、酢、辛、甘、碱、淡。
释义 文义易解,不作繁述。
论曰 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尝。
释义 好、恶、非好非恶。
论曰 又味者,谓应尝、应吞、应啖、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
释义 又味者,谓应尝之、应吞之、应啖之、应饮之、应舐之、应吮之、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
论曰 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识所行舌识境界舌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释义 如是一切有众多味,是舌根四大种所行舌境界;舌识所行是舌识境界又为舌识所缘;意识所行是意识境界又为意识所缘。
论曰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释义 舌识缘境,彼助伴彼作业者,如前眼识已说,不作复述。
论曰 云何身识自性?谓依身了别触。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释义 问:云何身识自性?答:谓依身根所生起识,名身识。身识功能了别触境,谓身识自性。身识缘境有三依:一俱有依,谓身根。此二所行之时互作损益,若身根坏识无所依,若身根好识有依;二等无间依,谓意。此二所行之时,意令前念身识(灭)不断开导后念身识(生),生灭同时等无间依;三种子依,谓一切种子(身识、身根、意等),皆由四大种执受所依,异熟所摄,名阿赖耶识。
论曰 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
释义 身,谓身根四大种所造诸触身识所依,净色根无见有对(圣者净天眼可见)。意及种子,如前眼识已说,不再复述。
论曰 彼所缘者,谓触,无见有对。
释义 身识所缘者,谓触境,此境无见有对。
论曰 此复多种,谓地、水、火、风、轻性、重性、滑性、涩性、冷、饥、渴、饱、力、劣、缓、急、病、老、死、痒、闷、粘、疲、息、软、怯、勇。
释义 文义易解,不作繁述。
论曰 如是等类有众多触,此复三种,谓好触、恶触、舍处所触身所触。
释义 如是等类有众多触,此复三种:好、恶、非好非恶。
论曰 又触者,谓所摩所触、若鞕若软、若动若暖,如是等差别之名。
释义 文义易解,不作繁述。
论曰 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身识境界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
释义 如是一切有众多触,是身根四大种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是身识境界又为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是意识境界又为意识所缘。
论曰 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释义 身识缘境,彼助伴彼作业者,如前眼识应知,不作复述。
论曰 复次,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释义 此意是说,眼识缘境,虽眼根未坏色境现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作意必不得生。若眼根不坏色境现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说明眼识要靠作意,作意开导眼识,彼此无间境无断灭。如眼识生乃至身识,亦复如是应知亦尔。
论曰 复次,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初是眼识二在意识,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释义 此意是说,由眼识生起,故有三心可得,依次而言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初是眼识生率尔心,二是意识生寻求心,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随善随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亦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随因缘势力相续而转。如眼识生乃至身识,亦复如是应知亦尔。
《瑜伽师地论略纂》云:“初说三心者,诸心生时多起三故,后二心不定,第三心后方有染净,染净后有等流五识,等流五识不由自力生,由意引故生,故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恒相续转”。
论曰 复次,应观五识所依,如往余方者所乘,所缘如所为事,助伴如同侣业如自功能。复有差别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所受用,助伴如仆使等业如作用。
释义 应观五识三种所依,如往五蕴所乘,所缘之境如所为事,心所为助伴犹如是同侣,业乃如自识功能;复有差别者,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蕴所受用,心所如仆使等,和合相应业如作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