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释义栏目 -> 经论释义

TOP

《瑜伽师地论》释义(一)
2016-01-15 21:05:02 来源: 作者:马友生 【 】 浏览:821次 评论:1

                          《瑜伽师地论》释义(一)
                          依据窥基法师注解作释马友生
    前 言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讲的第一部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由于我们世间众生与佛法僧三宝无缘,这部经典被龙王请到龙宫去了。佛在世说法四十九年,给声闻弟子初时说《阿含》二时说《般若》,多分是方便说或恒顺说,实说只占了部分,谓不了义。佛灭度后小乘住世,研修大乘的不是没有,但势力微弱。时过七百年龙树出世,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华严经》,世间才有了这部经典。龙树菩萨依华严弘扬大乘,就遭到了小乘和外道的极力反对,云大乘非佛说。龙树菩萨只有根据佛在世所说的般若经典,破小乘和外道对法的执着,倡导中观弘扬大乘,谓不了义。又过二百年无着出世,无着菩萨是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住持(大学校长),学者七千余人。无着一方面于禅定中听弥勒在兜率内院讲《瑜伽》,又一方面在那烂陀寺弘扬唯识,唯识是瑜伽学的核心,又遭到了小乘和外道的极力反对,云唯识非佛说。无着只有上升兜率请弥勒说法。弥勒根据佛三时说《解深密经》,为学人讲授《瑜伽师地论》,每日后日分开讲,中夜分结束,法音从内院贯穿到那烂陀寺,听法者九千余人。弥勒讲完大论后,接着又讲《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和《能断金刚经论》,一共讲了五论三个余月,无着菩萨做的记录,世间才有了了义经典,这就是《瑜伽师地论》的因缘缘起。
    佛住世时,佛法也是因缘生法,有说法的主人,必有听法的学人,也就是说,有老师要有学生,有学生要有老师。佛法住世,一个佛土说法的主人只有一个,我们这个世间的主人是释迦牟尼佛,就是他方与娑婆世界有缘的佛,只能化现菩萨摩诃萨来协助释氏说法,弥勒是本土后补佛,同样是现菩萨摩诃萨。佛说法称经,菩萨说法称论,故名《瑜伽师地论》。为何此论称之了义呢?了义教又称实教或显教。佛在世说法由于众生的智慧不够,加之每个众生的善根不同,佛只能契机说或恒顺说,只说了眼耳鼻舌身意部分,没有说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即是要说也只是方便或隐密说。《瑜伽师地论》说法就不一样了,既无方便说更无恒顺说,都是从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在说,此论把世出世间一切事物和因果规律,既说得明明了了又说得圆圆满满,也就是说,此论把一切有情生命宇宙实相都如实地全盘托出了,再则菩萨要觉悟圆满普渡众生,这就是学习此论的重要意义。
    无着为弘扬佛三时中道了义,依弥勒《瑜伽师地论》造《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圣教论》等,倡导唯识弘扬大乘,并委托其弟世亲菩萨,有系统地从教、理、行、果建立一套唯识教法,以接引后学。世亲依《瑜伽师地论》和《摄大乘论》造《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唯识二十论》,当写好《唯识三十颂》还未造论时,世亲菩萨就谢世了,当时的学者纷纷起来为此颂造论,把大乘佛法不断推向高潮。世亲以后是护法菩萨,护法以后是戒贤菩萨,戒贤以后是玄奘菩萨。玄奘从印度将我佛如来一代圣教请回我国后,印度法无继承,婆罗门教混入教内,佛法变质政府不予支持,外教侵入印度取代了佛教,释氏在古印度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代圣教,则全部灭度。
    玄奘回国后在唐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组织国立译场,在翻译经典上既保持了古印度梵文原貌,亦不违背经文法义。另一方面培育僧才造就了一批学者,特别是窥基法师。窥基协助玄奘,依《瑜伽师地论》建立《成唯识论》,在古都大慈恩寺开山立宗,云“唯识法相宗”,释氏在古印度创建的佛教,就住在了中国,玄奘三传之后,由于唐末武帝灭佛,法无继承经典去向日本,此宗则淹没了一千余年。民国初年被流失的经典回归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如杨仁山、太虚法师、欧阳竟无、韩清净、王恩洋等。当前我国瑜伽学的复兴,将发生新的变化和新的影响。
此论是弥勒菩萨说,无着菩萨记,玄奘菩萨译。
现在讲书目:《瑜伽师地论》。
    瑜伽:是梵语,汉译相应义。相应有二:一狭二广。一狭义,指修观者能缘之智与所缘之境,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两者相应,名之瑜伽。如说桌子,大乘观此物未带桌子之质,所挟带的是似木质非实木质,说明此物其体非有其性本空,即非桌子。但此物幻相是有,是名桌子,这是从狭义的相应在说;二广义,指圣者为大乘所安立的教,与境行果不相违,是名教相应。所安立的理,与教不相违,是名理相应。所安立的行,与理不相违,是名行相应。所安立的果,与行不相违,是名果相应。如是四种相应,名之瑜伽。此论依教理行果演示一切染净诸法及因果规律,这是从广义的相应在说。
    师:指修观者于境行果有一定悟境的行者,名瑜伽师,中国谓之禅师。
    地:境界义。此论所说的十七地,指瑜伽行者所缘的境界。这里顺便说一下,世间众生所缘的境界有九:欲界一谓五趣杂居地,色界四谓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四谓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声闻所缘的境界有: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世出世圣者所缘的境界有十:一极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极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论:佛说法称经,菩萨说法称论。弥勒是后补佛,所现的相是菩萨摩诃萨,说法仍归于论。
以上所言:故名《瑜伽师地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释义(二) 下一篇《解深密经》释义(二十六)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