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释义栏目 -> 经论释义

TOP

《解深密经》释义(十四)(一)
2014-05-26 10:35:31 来源: 作者:马友生 【 】 浏览:3242次 评论:4

                              解深密经释义(十四) 马友生
                                  分别瑜伽品第六(二)
      ——根据遁伦记做解
     【《解深密经》录音第十四讲:分别瑜伽品第六(二) 】
     经曰,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维,如是作意当名何等?”“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释义 第四止观方便门。问:“世尊,若诸菩萨依如是四种所缘,于十二分教善思惟法缘心为境,内心相续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答:“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修止,还未达到身心轻安时,是随顺胜解相应作意,名求止方便。”问:“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十二分教如所善思惟法,所有诸法内止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答:“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修观,还未达到身心轻安时,是随顺胜解相应作意,名求观方便。” 此意是说,资粮位和加行位菩萨,虽修止观能解行相应,在未证得善止善观时,是随顺奢摩他毗钵舍那相应作意。
    《伦记》云:“初问答辩求止方便,缘闻思心相续见分,尔时非止是随顺止相应作意。次问答辩求观方便,闻思二慧思惟诸法影像相时,但随顺观而非观体,以所辨求观方是修慧故。”
     经曰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奢摩他道与毗钵舍那道,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非有异非无异。何故非有异?以毗钵舍那所缘境,心为所缘故。何故非无异?有分别影像,非所缘故。”
     释义 第五止观一异门。 问:“止与观是一是异?”答:“非一非异。何以故?止以观为所缘境,故非异;观非止为所缘境,故有异。此意是说,止是在观的条件下,心里如如不动。观是在止的条件下,能善分别诸法相。此二,故非一非异。
    《伦记》云:“于中分二,初明止观一异,后明见相一异,前中,景师云,此问答意据缘本质境同,故言非异。以止观恒俱同缘闻思相分,见分本质为所缘故,据缘随心影像止观即异。以止但缘无分别影像,观缘分别影,故止观体非无有异。泰师云,以观即为止所缘故,约彼缘心同故非有异。观分别影像相分境而非止境,境即不同故非无异。“
     经曰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
     释义 问:“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此意是说,诸观止所缘影像,此像与彼心,当言异否?”答:“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此意是说,彼影像者,乃色等六尘,唯眼等六识所缘所现,唯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能缘识与所缘境),唯识所现故(皆识所现的影像)。” 问:“世尊,若彼所缘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能缘所缘唯识所现),云何此心还见此心?”此意是说,既然境与心无有异者,为何此心还见此心呢?答:“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此意是说,能缘的心是识了别为性,此中无有一点点法为能取。所缘的境是识所显的如幻影像,此中亦无一点点法为所取。能取所取只有影像,故无实我实法可得。“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乃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此意是说,如依镜为喻,镜面无体是质,镜中影像亦是质,若见镜面即见镜中影像还见本质。“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此意是说,我今见于镜中影像,如见境外亦无余法能见余法。“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此意是说,如是此心生时虽与镜面相似,但非定中所行影像显现。何以故?定中所行影像要靠实证方能知之。问:“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此意是说,能缘之心与所缘之境,亦无异耶?答:“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此句文义易解。
    《伦记》云,“景师云,离识量外无别影像,故言无异。心外无法故不见余,还犹自心现于影像,见影像时名见自心。如依净镜自面为缘,眼识还见自本质面,意识计度别变影像,当自心现谓在镜中。镜喻定体,本质喻定相应心王,影像喻心相分,由定润滑澄清,令心能现心之相分,即将彼定相应心王为镜,定为本质定所显镜是其影像,如是同时余数展转相望,皆得为镜本质影像。散心云何?答曰,散心中皆有定数,准前作法皆得可知。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下,明诸愚夫散心所取影像亦无有异,但颠倒解执有别物。
     经曰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心相。”“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奢摩他?”“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无间心。”“世尊,齐何当言菩萨奢摩他毗钵舍那和合俱转?”“善男子,若正思惟心一境性。”“世尊,云何心相?”“善男子,谓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所缘。”“世尊,云何无间心?”“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世尊,云何心一境性?”“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
     释义 第六止观单双门。问:“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观?”答:“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心之相分。”此意是说,若相续作意以智慧力思择所缘之相(修止时一心在观上),是名一向修观。问:“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止?”答:“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无间心之见分。”此意是说,若相续作意能善分别但离诸著(修观时一心在止上),是名一向修止。问:“世尊,齐何当言菩萨止观双运?”答:“善男子,若正思惟心一境性。”此意是说,若正思惟,心相专注一境(心不外驰),是名止观双运。何以故?修观是注意力在相上,修止是注意力在无间心上,止观双运是让能缘之心与所缘之境,彼此心一境性和合俱转。也就是说,观,心要动。止,心不动。观在止中观,止在观中止,两者非一非异。问:“世尊,云何心相?”答:“善男子,谓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所缘。”此意是说,于定中所行影像能善分别,为观所缘。问:“世尊,云何无间心?”答:“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此意是说,于观所行影像,作意思惟前灭无间,为止所缘。问:“世尊,云何心一境性?”答:“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即专注一境,谓通达定中所行影像唯是识变,或已通达唯识相,即能反复思惟唯识性等,心不散乱。总之,相续作意思惟心相,谓一向修观。相续作意思惟无间心,谓一向修止。正思惟心一境性,谓止观双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一) 下一篇《解深密经》释义(十三)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