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释义栏目 -> 经论释义

TOP

《成唯识论》释义(二十三)(一)
2013-10-13 12:19:09 来源: 作者:马友生 【 】 浏览:2892次 评论:5

    ——学习《成唯识论》和《述记》部分心得体会
   (《唯识三十颂》录音第三十讲:此即无漏界等)

   论曰:后究竟位其相云何?颂曰:此即无漏界 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 大牟尼名法
   释义:后究竟位,即成佛后其相云何?颂曰:
      “此即无漏界”,有漏皆净,无漏种摄
      “不思议善常”,不思议者,于世常住
      “安乐解脱身”,二乘欣乐,唯求自利
      “大牟尼名法”,大乘寂默,利乐群生
   论曰:前修习位所得转依,应知即是究竟位相。此谓此前二转依果,即是究竟无漏界摄。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稀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清净法界可唯无漏摄。四智心品如何唯无漏道谛摄故?唯无漏摄。谓佛功德及身土等,皆是无漏种性所生,有漏法种已永舍故。虽有示现作生死身业烦恼等,似苦集谛而实无漏道谛所摄。集论等说,十五界等唯是有漏,如来岂无五根五识五外界等。
   释义:前修习位菩萨所得菩提、涅磐转依,即是究竟位相。言此者,谓此前二转依果,又即是究竟无漏界摄;言究竟者,略有二义:一简前四位(资粮、加行、见道、修道),名究竟。二简二乘,名究竟;言无漏者,诸漏永尽非漏(离二缚)随增(净法)性净圆明(大乘无学位);言界者,是含藏义,此中含容无为功德(涅磐)和有为功德(菩提)。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业。问:清净法界可唯无漏摄?四智相应心品如何唯无漏道谛摄故?答:唯无漏摄。何以故?清净法界可唯无漏是理法故,若依净法可唯无漏摄。四智相应心品,若依二乘出世法,唯无漏道谛摄。若依如来世出世法,唯无漏界摄。谓佛功德及身(报身)土(净土)等,皆是无漏种姓所生。唯无漏界摄。何以故?有漏法种已永舍故,如来入世为度众生,虽有示现作生死身业烦恼等(降生至入灭),似苦、集谛而实无漏道谛所摄。杂集论等说,十五界等唯是有漏,这是对二乘及十地菩萨余有漏浅境在说。如来五根界五识界五外界纯净无漏,不同二乘劣智所知界等相故。二乘所得二转依果,但名解脱身不名法身。何以故?二乘转依无十力等殊胜法所庄严故。也就是说,未断所知障未得无边功德所依,故彼名真如是二乘解脱之身。大觉世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具无边功德亦名法身。故颂云:“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论曰: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种,名受用身;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
   释义: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复有胜义别立身名,若简言之,谓有为无为各于自性身大功德法所依止,亦名法身;二受用身,此复有二:一自受用,谓如来在因地修集无量福德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等,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度十地菩萨众现大神通等,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种,亦名报身;三变化身,谓如来由成所作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地前诸菩萨、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
   论曰:如是三身虽皆具足无边功德,而各有异:谓自性身唯有真实常乐我净,离诸杂染众善所依,无为功德无色心等差别相用;自受用身,具无量种妙色心等真实功德;若他受用及变化身,唯具无边似色心等,利乐他用化相功德。
   释义:如是三身虽皆具足无边功德,而各有异:一谓自性身所依无为功德无色心等差别相用;二谓自性身具无量种妙色心等真实功德;三谓既有法身和报身,自然就有他受用及变化身,唯具无边似色心等,利乐他用化相功德。
   论曰:又自性身正自利摄,寂静安乐无动作故,亦兼利他为增上缘,令诸有情得利乐故。又与受用及变化身为所依止故俱利摄。自受用身唯属自利,若他受用及变化身唯属利他为他现故。
   释义:又自性唯属自利亦兼利他,又与受用及变化身为所依止。文义易解。
   论曰:又自性身依法性土,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此佛身土俱非色摄,虽不可说形量小大,然随事相其量无边,譬如虚空遍一切处;自受用身还依自土。谓圆镜智相应净识,由昔所修自利无漏纯净佛土,因缘成熟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如净土量身量亦尔,诸根相好一一无边,无限善根所引生故,功德智慧既非色法,虽不可说形量大小,而依所证及所依身,亦可说言遍一切处;他受用身亦依自土,谓平等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无漏纯净佛土,因缘成熟随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前后改转,他受用身依之而住,能依身量亦无定限;若变化身依变化土,谓成事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无漏净秽佛土,因缘成熟随未登地有情所宜化为佛土,或净或秽或小或大前后改转,佛变化身依之而住,能依身量亦无定限。自性身土,一切如来同所证故体无差别。自受用身及所依土,虽一切佛各变不同,而皆无边不相障碍。余二身土,随诸如来所化有情有共不共。所化共者同处同时,诸佛各变为身为土,形状相似不相障碍,展转相杂为增上缘,令所化生自识变现,谓于一土有一佛身,为现神通说法饶益。于不共者唯一佛变,诸有情类无始时来,种性法尔更相系属,或多属一或一属多,故所化生有共不共,不尔多佛久住世间,各事劬劳实为无益,一佛能益一切生故。
   释义:又如是三身亦依三土:一依法性土,谓此即是真如也。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但相性有异,由于此佛身土俱非色法所摄,然随事相其量无边;二还依自土,此有二义:一谓大圆镜智及相应心品和清净自识,由昔所修自利无漏纯净佛土,自受用身常依而住;二谓平等性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无漏纯净佛土,成熟随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他受用身依之而住;三依变化土,谓成所作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无漏净秽佛土,佛变化身依之而住。如度地前菩萨、二乘及人天乘现佛金身,名之净。如度三恶道众生现随类化身,名之秽。或净或秽或小或大前后改转,能依身量亦无定限。自性身土,一切如来同所证故体无差别。自受用身土及所依土,虽一切佛各变不同,而皆无边不相障碍。如屋千灯,一光为一佛土,千光为千佛土,而光与光皆无边际不相障碍。余二受用、变化身土,随诸如来所化有情有共不共。若共者,如所化有情唯娑婆世界,其他世界与娑婆世界有缘如来,有的化现菩萨,有的化现声闻、独觉及外道等,为助释迦如来在娑婆世界说法度生,虽各一佛土而能于同处同时,与娑婆世界形状相似不相障碍,展转相杂为增上缘,令所化生自识变现,共在一处有一佛身释迦如来,为现神通说法饶益有情;于不共者,谓一佛土唯一佛变,由于诸有情类无始时来,种种种性法尔更相系属,或多属一或一属多,故此教法有共不共,不由多佛久住世间,各事劬劳实无有益,一佛能益此土一切众生故。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解深密经》释义(十三) 下一篇《成唯识论》释义(二十二)(下)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