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 依如是义故有颂言:
菩萨于定位 观影唯是心 义相既灭除 审观唯自想
如是住内心 知所取非有 次能取亦无 后触无所得
释义 依上如是义,圣者有颂言。《述记》云:“此中颂者,摄大乘说教授二颂,教授菩萨故,此分别瑜伽论颂,弥勒所作无着故引,古云分别观论也。”
‘菩萨于定位’者 显非散,资粮位中多住外门,此多在定内门修行。
‘观影如是心’者 观内心境影,离心非有唯是内心,此初位观即在暖位,遍计
所执心外之境。
‘义相既灭除,审观唯自相’ 唯有内心也,即在顶位。以上总是暖、顶二位。
‘如是住内心,知所取非有’ 此二句下忍位。
‘次能取亦无’ 中上忍位合此俱印二空,即世第一法,以时少故从忍说。
‘后触无所得’ 入真见道。
论曰 此加行位未谴相缚,于粗重缚亦未能断,唯能伏除分别二取,违见道故。于俱生者及二随眠,有漏观心有所得故,有分别故未全伏除全未能灭。此位菩萨于安立谛非安立谛,俱学观察为引当来二种见故,及伏分别二种障故,非安立谛是正所观,非如二乘唯观安立。
释义 相缚者,谓相分缚见分等;粗重缚者,即一切有漏不安隐性也。此位未谴相缚及粗重缚,唯能伏除分别二取,是为见道前所修的唯识真胜义观,由于俱生及二随眠未全伏灭,不是真正安住在无所得故。此位菩萨于安立谛(假施名言)非安立谛(不设名言)皆示学缘,或总作一实真如,或别作二空别,若不作二种观者,就不能引发真见道和相见道二种生故,亦不能伏二乘者故。为入二空观真如理,非安立是正所观,非如二乘唯观安立。
论曰 菩萨起此暖等善根,随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成满,讬最胜依入见道故,唯依欲界善趣身起,余慧厌心非殊胜故,此位亦是解行地摄,未证唯识真胜义故。
释义 述记引瑜伽文言,依诸静虑及初未至,不言中间入见谛故,此中复言前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成满,即最后入时唯依第四,第四禅望余禅最胜,要托最胜依入见道故。此意是说,菩萨起此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虽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圆满,讬最胜依入见道位。《述记》云:“入见道时必总厌三界一切法,总缘谛方入故,此一向据入现观为论,非修道及异生为论此论中释,余界厌心劣非殊胜故,余趣慧心非殊胜故不入见道。显扬十六颂云,极戚非恶趣极欣非上二,处欲界人,天佛出世现观,彼说恶趣不入现观,若受恒随极忧戚故,不能证得三摩地故,即三恶趣不入也。色、无色界亦无现观,欣掉重故厌嬴劣故。是故二界三趣不起现观,唯一欲界人、天二趣,有佛出世能起现观,末法亦得有佛出世摄故,无佛世不得,无说法者令生厌故。”此位摄论亦言解行地摄,未证唯识真胜义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