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录音第一讲)
前 言
佛在《妙法莲花经》,对过去所说无量无数无边的法,作了一个总结:“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此意是说,一切有情生命宇宙的实相唯有一个,如同莲花出水一样,是甚深微妙离诸污染,若学人觉知并乘着此法,即可转有漏的生死成出世的大觉。由于众生善根和智慧不够,佛初时为声闻说《阿含》,二时为二乘中(声闻、独觉)由小趣大者(菩萨)说《般若》,此二时皆密意依此一乘法中的我空法空,让三乘各自由得解脱,谓不了义。如契经云:“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说言:唯有一乘”即是此义。
佛三时为菩萨说《方广》,依三自性三无性,讲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把前二时未了之义,即一乘法如天衣无缝地全部托出,是让大乘行者依此了义通过不了义经,不但能生起实相智又能生起方便智,在自觉觉他中有大自在受大法乐。这里要问:为何契经说(如《楞伽经》)法是一乘种姓有五呢?答:法不孤起,相待而立。人生宇宙森罗万象的种种事物,离不开缘生法则:“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有小乘就有大乘,有声闻就有独觉,有定性种姓就有不定性种姓,有成佛众生就有不成佛众生,这是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和法尔道理。声闻种姓必值佛出世闻佛声教,只能成就阿罗汉果;独觉种姓无佛出世由自觉悟,只能成就辟支佛果;如来种姓若值大乘住世,必能成就无上佛果;不定种姓若与三乘有缘,可随类证果。若值佛出世亦可由小趣大;无种姓者虽值佛教化,只能成就人天趣果。《解深密经》云:“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由此可知,虽法是一乘而种姓有别,佛都是依一乘法对机施教,让诸众生各得其解,既真俗圆融亦利乐有情,这就是佛三时说法的无上义趣。
佛灭度后九百年间,无著菩萨出世。无著菩萨请后补佛弥勒说唯识,弥勒菩萨将佛为十方圣位菩萨所讲《解深密经》,全文诵出,人世间才有了这部宝典。此经是有系统地从教理行果讲授大乘佛法,又是大乘唯识法相学的主要依据。古有四种译本:一是菩提流支译名《深密解脱经》;二是求那跋陀译名《相续解脱经》;三是陈真谛译名《解节经》;四是玄奘译名《解深密经》。关于此经的传承和相关情况,民国初年欧阳竞无先生,在复出此经时写了一则前言,供学人参考:“三时教尊深密,六经此为第一,古注疏家应夥。世远学失,荡然无存。其见诸目录者,唐人令因疏十一卷,玄范疏十卷,元晓疏三卷,憬兴疏若干卷,圆测疏十卷。是等疏中惟圆测疏十卷仅存。测疏大小乘学比类发明,博引繁徵法苑至宝。然欲于测疏外得一简明精到之作,为厌烦文巧施方便,实叹阙如。深密全经,瑜伽尽引,凡注瑜伽必注深密。瑜伽注家见诸目录者,唐人窥基钞十六卷,遁论记二十四卷。真空疏二十五卷,文备疏十三卷,慧景疏三十六卷,元晓中实论四卷,浮丘集十卷,义荣林章五卷,本立钞六卷,智周疏四十卷,太贤纂要三卷,神泰羽足五卷,道峰决择补缺钞五卷,行达料简一卷,憬兴记三十六卷,胜庄疏十二卷,真兴文义次第二卷,略颂二卷。信行音义四卷,亡名义决一卷。是等疏中亦惟基疏伦记独在。基疏六十七以下无文。瑜伽引深密在七十五,则所存而为深密注者惟独伦记一书。伦记后半久悼佚失。今庆复出。亟录其文釐入经下。序品无文则录亲光佛地经以足之。亲光护法西域并称,奘师再传护法学,伦记所集景备基泰诸师皆出奘门,学派一致论议无舛,汇录一处为解深密经注。民国六年(1917)仲夏金陵刻经处编者宜黄欧阳渐识 ”
《解深密经》共有八品。第一序品讲佛说此经因缘,并介绍了佛所受用的净土,具有十八圆满和二十一种功德,以及前来此会的有哪些诸大菩萨等;第二胜义谛相品,讲人生宇宙真谛。第三心意识相品,讲人生宇宙俗谛。此二以真俗圆融,说明染净诸法实相皆缘起性空,是为大乘的教;第四一切法相品,讲三自性。第五无自性品,讲三无性。此二以非有非空的中道实相,都是与缘起性空相符,是为大乘的理;第六分别瑜伽品,讲大乘止观。第七地波罗蜜多品,讲十地及十波罗蜜多,此二谓修道次第,是为大乘的行;第八如来成所作事品,讲佛在觉行圆满所招感的三身四智,和所受用的大菩提大涅槃,是为大乘的果。
总之,此经以显了义说大乘一实相印,把前二时未了之秘全部托出,这就是此经所解之密,故名《解深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