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释义栏目 -> 经论释义

TOP

《成唯识论》释义(四)
2010-12-27 17:47:03 来源: 作者:马友生 【 】 浏览:1400次 评论:1

        ——学习《成唯识论》和《述记》部分心得体会

            初阿赖耶识等(《唯识三十颂》:第九讲)


      论曰  然诸圣教处处说有本有种子,皆违彼义,故唯始起理教相违?由此应知诸法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

      释义  《述记》云:“诸法种子有漏无漏各有二类:本有;新熏,理无失故不违经故。入见道已别熏生种无漏行故。地前但令旧种增长,有漏现行势力弱故,不别能令无漏种起。此中但言由闻熏习,令本有种渐增盛故。”此意是说,此论处处在说本有种子,皆违新熏所立之义。故唯始起,理教是否与诸经相违?应知无始时来,诸法种子有漏无漏各有二类:本有;新熏,此理不错不违经义。如菩萨入见道位,才能别熏无漏种(转识成智);地前菩萨虽然还在增长旧种,但有漏现行势力薄弱,此时还不能令无漏种起。此中所言是指由闻熏习,才能使本有种子渐渐增盛。

      论曰  然种子义略有六种:一刹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此遮常法常无转变,不可说有能生用故;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此遮前后及定相离,现种异类互不相违,一身俱时有能生用,非如种子自类相生,前后相违必不俱有。虽因与果有俱不俱,而现在时可有因用,未生已灭无自体故,依生现果立种子名,不依引生自类名种,故但应说与果俱有;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此遮转识转易间断,与种子法不相应故,此显种子自类相生;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此遮余部执异性因,生异性果有因缘义;五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自然因,不待众缘恒顿生果。或遮余部缘恒非无,显所待缘非恒有性,故种於果非恒顿生;六引自果,谓於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唯一因生一切果。或遮余部执色心等互为因缘,唯本识中功能差别。具斯六义成种非余。

      释义  种子略有六义:一刹那灭,谓种子体相俱有生灭,即前念不断引导后念等无间故,有此功能方成种子;二果俱有,谓种子不生现行名为种类,遇缘即生现行又成自果,有此功能方成种子;三恒常转,谓种子长时是一类相续,随第八本识而转亦不失坏,有此功能方成种子;四性决定,谓种子随因缘生善非善等,由性决定各成等流,有此功能方成种子;五待众缘,谓种子只靠内因不行,还靠诸多助缘殊胜,有此功能方成种子;六引自果,谓种子心法(亦摄心所)及色法等染净各别,各引各的自果互不混淆,有此功能方成种子。具斯六义成种非余。

      论曰  外谷麦等识所变故,假立种名非实种子。此种势力生近正果名曰生因,引远残果令不顿绝即名引因。内种必由熏习生长,亲能生果是因缘性。外种熏习或有或无为增上缘,办所生果必以内种为彼因缘,是共相种所生果故。

      释义  问:外器界如谷、麦等既能生果,名种子否?答:外种如谷、麦等,虽识所变假名种子非实种子,真实种子唯是内种,但内外种有相似处有不相似处。所以者何?外种是由外四大所造诸色和合随业感生,内种是由内四大所造诸色,依真实种子而起,而外种又是内种四大和合聚集而成。依世俗来说,外种如谷、麦等,种子是有;依胜义来说,外种是以内种为缘,由内种熏习而有,种子非实。种子随因缘势力生起的现识等,是为近果名生因;识望名色(胎儿),名色望六入(六根)等,旧的去了新的来了,引远残果令不断绝,是为远果名引因。现在生现在身(根身)名生引,引后死尸(青瘀)枯骨(尸骸)为引因。外谷生芽是生因,引后死为枯草是引因等。总之,内种必由熏习生长亲能生果是因缘性,外种熏习或有或无是内种的增上缘,办新生果必以内种为彼因缘,外种是内种共相所生的自果。

      论曰  依何等义立熏习名?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

      释义  问:依何等之义立熏习之名?答:依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子生长故名熏习。

      论曰  何等名为所熏四义?一坚住性,若法始终一类相续,能持习气乃是所熏。此遮转识及声风等,性不坚住故非所熏;二无记性,若法平等无所违逆,能容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势力强盛,无所容纳故非所熏。由此如来第八净识,唯带旧种非新受熏;三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坚密,能受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无为法,依他坚密故非所熏;四与能熏共和合性,若与能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所熏。唯异熟识具此四义,可是所熏非心所等。

      释义  所熏有四义:一坚住性,体相非常非断一类相续,能执持习气(种子)令不失坏,有此功能方成所熏;二无记性,于善非善等无有分别,无所违逆能容习气,有此功能乃是所熏;三可熏性,无我法二执若法自在,性非坚密能受习气,有此功能乃是所熏;四与能熏共和性,若与能熏互为因缘,同时同处不即不离,有此功能乃是所熏。唯第八异熟识具此四义可是所熏,非心所等。

      论曰  何等名为能熏四义?一有生灭,若法非常能有作用,生长习气乃是能熏。此遮无为前后不变,无生长用故非能熏;二有胜用,若有生灭势力增盛,能引习气乃是能熏。此遮异熟心心所等,势力赢劣故非能熏;三有增减,若有胜用可增可减,摄植习气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圆满善法,无增无减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圆满,前后佛果应有胜劣;四与所熏和合而转,若与所熏同时同处,不即不离乃是能熏。此遮他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能熏。唯七转识及彼心所,有胜势用而增减者。具此四义可是能熏。

      释义  能熏有四义:一有生灭,有为法有生灭有作用,能引生种种习气,有此功能乃是能熏;二有胜用,若生灭势力不断增盛,能助长善恶等习气,有此功能乃是能熏;三有增减,若有胜用能摄植习气,可增可减胜劣等,有此功能乃是能熏;四与所熏和合而转,若与所熏互为因缘,同时同处不即不离,有此功能乃是能熏。唯前七转识及彼心所,有胜势用而增减者,具此四义可是能熏。

      论曰  如是能熏与所熏识,俱生俱灭熏习义成,令所熏中种子生长,如熏苣蕂故名熏习。能熏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复熏成种,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如炷生焰焰生燋炷。亦如芦束更互相依,因果俱时理不倾动。能熏生种种起现行,如俱有因得士用果。种子前后自类相生,如同类因引等流果。此二于果是因缘性,除此余法皆非因缘。设名因缘应知假说,是谓略说一切种相。

      释义  前面说了如是能熏与所熏,俱生俱灭等无间故,熏习之义皆已成立。令所熏中种子生长,如《述记》云:“唯华熏苣胜同生同灭。”说明种子是随因缘在生随因缘在灭,无有间断,故名熏习。能熏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所熏识等,种子又熏成自果,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如烛生辉是燋炷生焰焰生燋炷,亦如芦束更互相依,因果俱时理不倾动,能熏生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如俱有因得士用果,有人士用和法士用。如打铁工人所用的锤、钳等工具,能将铁块作成锄头、镰刀等农具,叫做人士用。如意识中触等五遍行心所,能对外境产生的不同感受,叫做法士用。种子前后自类相生,同类因引等流果,如眼识的自种生眼识,眼识现行又熏成眼识的自种等,互不混淆。能熏与所熏,即种子望现行,现行望种子,此二于果是因缘性,除此而外皆非因缘。这里设名因缘,应知是由假说,是谓略说了一切种子名相。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成唯识论》释义(五) 下一篇《成唯识论》释义(三)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