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唯识论》和《述记》部分心得体会
初阿赖耶识等(《唯识三十颂》:第八讲)
论曰 虽已略说能变三名,而未广辩能变三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
释义 前面虽已略说能变识的三名,而未广辩能变识的三相,且说初能变其相云何?
颂曰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 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捨受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暴流 阿罗汉位捨
论曰 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摄持因果为自相故。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藏识过重,是故偏说;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熟。离此,命根、众同分等,恒时相续胜异熟果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果相。此识果相虽多位多种,异熟宽不共,故偏说之;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离此,余法能遍执诸法种子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因相。此识因相虽有多种,持种不共,是故偏说。初能变识体相虽多,略说唯有如是三相。
释义 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识,汉译含藏识。此识与前七识一切杂染法的种子互为因缘,又为第七末那识所缘为我,故有能藏(种子所依)、所藏(种子)、我爱执藏三义。能藏是因所藏是果,因果之外无有别的自相。此即显示初能变识的特点,能摄持所有因果,为阿赖耶识所有的自相。此识自相分位虽多,由于含藏义过重,是故偏说;此能引三界五趣生善不善的异熟果,亦名异熟识。此意是说,阿赖耶识随因缘变异,引业感总报名异熟,满业感别报名异熟生不名异熟,异熟有间断性,离开了阿赖耶识无有别的真异熟。外道说别有命根及众同分等,不能成立。此即显示初能变识的特点,能恒时相续胜异熟果不可得,为阿赖耶识的所有果相。此识果相虽多位多种,由于异熟义宽与他不共,故偏说之;此识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坏,亦名一切种识。此意是说,种子有善非善等性,遇缘则生起现行,现行又复熏种子,种子即是诸法的因缘,离开了种子,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此即显示初能变识的特点,执持诸法种子,为阿赖耶识所有的因相。此识因相虽有多种,由于持种义宽与他不共,是故偏说。总之,初能变识的体相很多,这里祗略说如是三相。
论曰 一切种相应更分别。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虽非一异而是实有,假法如无非因缘故。此与诸法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真胜义谛。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诸有漏种与异熟识体无别故,无记性摄,因果俱有善等性故,亦名善等。诸无漏种非异熟识性所摄故,因果俱是善性摄故,唯名为善。若尔,何故决择分说二十二根,一切皆有异熟种子,皆异熟生虽名异熟,而非无记?依异熟故名异熟种异性相依。如眼等识,或无漏种由熏习力,转变成熟立异熟名,非无记性所摄异熟。
释义 应更分别初能变识的一切种相。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第八本识中含藏有能生起一切染净诸法的亲因,即无形无质的功能种子,无始时来皆本性有不从熏生,若遇外缘由熏习力但可增长,又成为自果。有情八识及心所等,各由各的自种生,又谓功能差别。第八本识由前七转识的熏习力,本识是体,种子是用,本识望种,种望本识,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论》云:“阿赖耶识与彼杂染诸法,同时更互为因,云何可见?譬如明灯,焰柱生烧同时更互。又如束芦,互相依持同时不倒。”此二不一不异相互增上,种子与第八识体随因缘及所生的自果,与前种子又非一非异了。好比农作物新生的自种,就不是原先的旧种了。体用因果虽非一异,是为假法而是实有,否则便否定了因缘。
第八识体与诸法种子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因缘和合的一个是假非实。种子的法性谓之真如,若说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不可言说分别的真胜义谛了。因此,说诸法种子,唯依世俗谛说瓶等为实有,与说真如胜义为实有就不同了。《述记》云:“谓此种子唯世俗谛说为实有,不同真如,真如唯是胜义胜义。种子不然,非唯胜义,亦通世俗道理世俗故。”即是此义。种子依第八识体为阿赖耶识的相分,阿赖耶识见分恒常取此相分为境,由于诸有漏种子与异熟识体性类相同,阿赖耶识的性唯非善非恶无记性摄。但有漏种子所生的现行皆通善、恶、无记三性,其因果俱有善非善等性,亦名善等,非依识体无记性也。
何故诸无漏种非异熟性所摄呢?但由无漏新熏所生的种子全是善法,第八识体亦清净无染,与有漏识体不同,因果俱是无漏善性,唯名是善,非异熟性所摄。
何故决择分(瑜伽论)说二十二根,一切皆有异熟种子皆异熟生,虽名异熟而非无记呢?依异熟故名异熟异性相依。此意是说,此二十二根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乐根、憂根、喜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一切都含藏异熟种子,一切种子但由熏习皆异熟而生。应知种子是依第八异性相依故名异熟种,而种子的本性但有善非善等性,而非无记性也。如眼等识从根立名,即依眼根所起的识名眼识,不可说眼识依眼根所起的识名无记性;应如是说,眼根(属异熟识体)谓之无记性,依眼根所起的眼识有善、恶、无记三性,就对了!
无漏种子转染成净,此通佛果诸无漏种,前面已说后面再述,非无记性所摄异熟。
《阿毗达磨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谓无始时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楞伽经》云:“法是一乘种姓有五。”种姓者,有情分无性种姓声闻种姓独觉种姓不定种姓如来种姓。瑜伽师地论亦说性虽本有而由染净新所熏发。诸有情类无始时来,若般涅槃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声闻、独觉、如来)。
种子异名习气,染净诸法必由熏习而有。如芝麻香气,是由芝麻花的熏习而生。有情无始时来,随无明所熏习的一切杂染法种子,略归纳为三类:一依名取相,谓名言习气;二我执法执,谓二取习气;三善非善等,谓业习气,总摄一切有漏法种。此有漏染种在阿赖耶识变异成熟,第八本识随因缘势力变现的三界五趣四生等,为世间因果规律;无漏种生亦由熏习,由闻正法所成就的善法净种,令渐增盛乃至生菩提涅槃二果,为出世因果规律。总之,有漏无漏法尔有种,但由熏习如是因果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