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唯识论》和《述记》部分心得体会
序 言(《唯识三十颂》:第七讲)
论曰 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
释义 论主设问。若唯有内识无心外境,为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有法呢?
颂曰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论曰 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法谓轨持,彼二俱有种种相转。我种种相,谓有情命者等,预流一来等。法种种相,谓实德业等,蕴处界等。转谓随缘施设有异。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识,谓了别,此中识言亦摄心所定相应故。变,谓识体转似二分,相见俱依自证起故,依斯二分施设我法,彼二离此无所依故。或复内识转似外境,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现,诸有情类无始时来,缘此执为实我实法,如患梦者患梦力故,心似种种外境相现,缘此执为实有外境,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外境随情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由此便遮增减二执。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
释义 论主设答。《述记》云:“假有二种:一者无体随情假。多分世间、外道所执,虽无如彼所执我法,随执心缘亦名我法,故说为假;二者有体施设假,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本体无名强名我法,不称法体随缘施设,故说为假。”说明世间凡夫和外道所说的法,佛和菩萨圣教所说的法,都是依名取相,但由假立非实有性。我,谓主宰,如国之主有自在力,宰是我所。法,谓轨持,轨谓规范可生物解。持谓住持不舍自相。彼二随言说分别就有种种我相,种种法相转来转去。我种种相,世间众生有我执,谓有情命者、生者、作者、受者、知者、见者等。圣教贤圣无我执,谓有情五趣、预流、一来、阿那含、阿罗汉、十地菩萨等。法种种相,世间众生有法执,谓世界是由极微(物质)组成(实),极微有体(德),极微有作用(业)等。圣教贤圣无法执,谓世界是由五蕴,或十二处,或十八界等组成。转是缘起义,谓世间和圣教随缘施设我法各所有异。世间说我法,众生随妄情而施设,如说桌子,此物未带桌子之质,挟带的是似木质非实木质,名与事不相应,谓无体施设假。圣教说我法,贤圣由四缘而施设,如《述记》云:“一言说易故,二顺世间故,三能除无我怖故,四有自他染净信解事业等故。”如说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这就是说,说桌子不对(桌子无名),不说桌子也不对(有相无体),假名桌子(无法可说),名与事就相应了,谓有体施设假。
问: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
答:彼相皆依识所转变而假施设。识,谓了别,此有三义:一识有缘境和现境的功能。契经云:“识所缘唯识所现。”诸识缘境和现境,只有识内境无有识外境。如眼识缘色境,是由眼根触动外境,引生眼根含藏的功能种子——眼识,再由眼识缘彼外境,而又随缘自变一份与客观相似境,众生所见及的色境,唯眼识内所缘所现,无眼识外境,这种无形无质的功能种子,又叫做功能差别。耳识缘声境,鼻识缘香境,舌识缘味境,身识缘触境,意识缘法境,末那识缘带质境,阿赖耶识缘种子根身器界,无论物质性的或精神性的,都是诸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万法唯识;二识有觉了分别境界的作用。眼识缘色境,能了别显色、形色、表色等;耳识缘声境,能了别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俱大种声等;鼻识缘香境,能了别好香、恶香、平等香等;舌识缘味境,能了别酸、甜、苦、咸、辛等;身识缘触境,能了别冷、暖、轻、重、饥、渴等;意识缘法境,能了别极炯色、极略色、定果色、受所引色、遍计所执色等;三识摄心物同出一源。心(识与心所)对境(色法)的认识,诸识之间虽各自为体,只能互作疏所缘缘不能互作亲因缘,但彼此之间可以互作增上缘,由增上力故可以引生自识变境,又为自识缘境的亲所缘缘。说明心与物的关系,都为诸识所摄同出一源,完全符合“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的缘生法则。
唯识变境谓识体转似二分,相分为所取,见分为能取,相见二分俱依自证分(识体)起,依斯二分施设我法。好比银幕上的电影,影像好比相分,心识活动好比见分,银幕好比自证分,若无银幕,相、见俱无所依。或复这样来说,识所转似的外境,众生无明由我法分别力的不断熏习,诸识生时所变现的似我似法相,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第六意识分别似外境现,诸有情类无论胎、卵、湿、化等,无始时来缘此执为实我实法,如患眼病者见有毛、发、月等,而实无毛、发、月等。如梦幻者随颠倒缘力心所现的种种境相,而实无种种境相。愚夫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如同患眼病或患梦者,所执着的实我实法如龟毛兔角,都无所有。圣教为使众生破迷解悟,只有随众生妄情施设我法,说之为假。内识变现的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实法性,只有依所现的似我似法相,故说为假。外境是随众生的迷情而施设,非有如识(外境非有);内识之境必仗因缘,非无如境(识境非空),此由便离开了增减二执。总之,境依内识而假安立,依世俗来说是有。识所依的事是假境,圣教随缘只有假说。此论虽然都是由假说我法,假的当中还有一个真实不虚如如不变的绝对真理,即不可言说分别的唯识实性,亦胜义有。
论曰 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我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此复二种:一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此二我执细故难断,后修道中数数修习胜生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二缘邪教所说我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我。此二我执粗故易断,初见道时,观一切法生空真如,即能除灭。如是所说一切我执,自心外蕴或有或无,自心内蕴一切皆有,是故我执,皆缘无常五取蕴相妄执为我,然诸蕴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妄所执我,横计度故决定非有。故契经说:“比丘当知,世间沙门婆罗门等,所有我见一切皆缘五取蕴起。”
释义 世间凡夫和外道主张实我,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
一俱生我执 有情无始时来,随虚妄熏习由内因缘力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自然而然地执五蕴为实我,故名俱生。此有二种:1、常相续——第七末那识恒常相续缘第八阿赖耶识变现的根身,起自心相所现影像执为实我;2、有间断——第六意识缘第八阿赖耶识变现的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所现影像执为实我。《述记》云:“蕴从取生,或能生取,故名取蕴。”又云:“缘蕴总别显执行相,总缘五蕴为我名总,别缘五蕴为我名别。”此二我执微细深密难以断除,菩萨在修道位中数数修习胜生空观,方可除灭。
二分别我执 有情亦由现在,随外因缘力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有二种:1、缘邪教所说五取蕴相,起自心相所现影像,分别计度执为实我;2、缘邪教所说我相,起自心相所现影像,分别计度执为实我。此二我执粗糙易显容易断除,菩萨初见道时(登极喜地),观一切法生空真如,即能除灭。
以上如是所说一切我执,若执心外五取蕴相或有或无,若执起自心相所现五取蕴相一切皆有,如是我执皆缘无常五取蕴相(数取趣无我),观诸蕴相从缘所生,是如幻有妄所执我,横行计度决定非有。
论曰 然诸法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法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此复二种:一常相随,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处界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法。此二法执细故难断,后十地中数数修习胜法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法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处界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二缘邪教所说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此二法执粗故易断,入初地时,观一切法法空真如,即能除灭。如是所说一切法执,自心外法或有或无,自心内法一切皆有,是故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然似法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所执实法,妄计度故决定非有。故世尊说,慈氏当知,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依他起性如幻事等。
释义 世间凡夫和外道主张实法,然诸法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
一俱生法执 有情无始时来,随虚妄熏习由内因缘力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自然而然地执蕴处界为实法,故名俱生。此有二种:1、常相续——第七末那识恒常相续缘第八阿赖耶识变现的根身,起自心相所现影像执为实法(我是法的部分);2、有间断——第六意识缘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蕴处界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所现影像执为实法。此二法执微细深密难以断除,菩萨在修道位中(十地)数数修习胜法空观,方能除灭。
二分别法执 有情亦由现在,随外因缘力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此亦有二种:1、缘邪教所说蕴处界相,起自心相所现影像,分别计度执为实法;2、缘邪教所说诸法有自性等相,起自心相所现影像,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此二法执粗糙易显容易断灭。菩萨入初地(登极喜地),观一切法法空真如,即能除灭。
以上如是所说一切法执,若执心外蕴处界相或有或无,若执起自心相所现蕴处界相一切皆有,如是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从缘所生,是如幻有所执实法,虚妄计度决定非有。故世尊说,慈氏当知,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依他起性如幻事等。
论曰 识所变相虽无量种,而能变识类别唯三:一谓异熟,即第八识多异熟性故;二谓思量,即第七识恒审思量故;三谓了境,即前六识了境相粗故,及言显六合为一种。此三皆名能变识者,能变有二种:1、因能变,谓第八识中等流异熟二因习气,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2、果能变,谓前二种习气力故,有八识生现种种相。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果是因故,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异熟果,果异因故。此中且说我爱执藏,持杂染种能变果识,名为异熟非谓一切。
释义 识所变相各有相、见二分,虽有无量种子,而能变识的类别唯有三种:一谓异熟,即第八阿赖耶识,此识多异熟性故,《述记》中分为五位。1、异生位(凡夫),2、二乘有学位(声闻、独觉),3、二乘无学位(阿罗汉、辟支佛可舍小趣大),4、十地菩萨位,5、如来位(究竟位),异熟通前四位;二谓思量,即第七末那识,此识恒审思量故,执第八识见分为境;三谓了境,即眼等前六识,能了别尘境相粗故,言六合为一种。此三皆名能变识者,能变有二义:1、因能变——谓第八阿赖耶识中等流习气和异熟习气,等流习气由眼等前七识中善、恶、无记的熏习令种子生长,异熟习气由眼等前六识中有漏善恶的熏习令种子生长;2、果能变——谓前二种习气的熏习力,就有八识生现的种种因果相。等流习气是前七识及色法熏习的种子为内因,八识的体相差别为生起的等流果。果又是因,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阿赖耶识的酬引业力,恒常相续暂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暂名异熟生,不名异熟因异熟有间断性故,即前异熟即尽复生余异熟,暂名异熟果。果又是因,暂时不言。此中且说我爱执藏,执持一切杂染法种子,能变果识名为异熟非谓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