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性 三境 三量 》
我们今天来学习三性、三境、三量。
一 三性:诸识之性质随心所不同而有善性,不善性,无记性。
1 善性,即自性净善,于此世他世能为顺益,谓一法要此世他世二世俱顺益,方能称为善,如信惭,愧等。
2 不善性:自性垢秽,能为此世他世违损,如:贪、嗔、痴等。
3 无记性:不造善恶,于此他二世无顺益损害,不可记别善恶,故名无记,此无记又分二种: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覆者,覆障,覆蔽义,体非清静,能障真实,故名有覆无记,体非垢秽,不障真境,故名无覆无记。
二 三境者,诸识生起必有境界以为所缘,此境界分为三种,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1 性境者:性者,实也,《成唯识了义灯》“何名性境?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心得彼自相,名为性境”。即是此境是有实体,能缘心于彼所变相分实证不谬,于此不起分别,亦非是遍计所执,如:五识缘色声香味等。
2 独影境:由能缘心自变相分,而无本质境所托起,名独影境,如:缘过,未,或由记忆,忆想过去等不现前境,此境已成过去,但由心变影相,故名独影境,如:梦境,幻境等,无有所托之本质,但由第六意识分别变现。
3 带质境:能缘心缘所缘境,有所托之本质,但又于本质起别异解,依于本质起自相分,此为识亲境,此亲境依本质而生,相似于本质,而体相违,是为带质境,如: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为本质,起我之相分境,此所缘本质非我之境,但由第七识无明,于无间断,相续一类,无转易之第八识见分起了我之相分境,此我之境与本质相违,于无我处起于我解,此我又与本质相违。但又由本质而起,故名带质境,又如:人夜见杌,执以为鬼,此鬼境随心生,但又必仗杌为本质而生,此杌非鬼,执杌为鬼,与质相违,带质故,故名带质境,此与性境相异者,性境于境不谬,此与境解谬故,与独影境相异者,独影境不仗质,此仗质故。
三量者:量者,计虑义,识是能量,境为所量,能量于所量有实不实之别,故量境有三种,现量,比量,非量,如尺量布,有长短之不同。
1 现量:能量所量皆现在前,无有障碍,识于境界亲证不谬,得其实相,故名现量,如眼识缘色境,耳识缘声境,现前觉了,不加名言种类等分别,各各自取自境,不作色名解,是名现量。
2 比量,所量之事理不现在前,要由余现在前之现法,比知是有,解之不谬,故名比量,即于现在不现前之境,由前经验,见闻觉知等推度是有,如远见烟处,知其必有火。
3 非量:与所量之事理相违,即似现量仅比量之总称,似现量者:于现前境不如实知起别异解,如见麻绳以为蛇,见旋转之火,执为是轮,是名似现量。似比量者,由因不正,所推果不正,如说有情决定有我,因为有作受故,此有作受是为因,由此因故推之有作受即为有我,若此因为正确,即有作受即为有情,那么机械等亦有作受,岂非机械亦为有情?故知因不正所得果即不正,是故名似比量。
通过学习三性,三量,三境,觉知今世来世都有大利益,即应求善而废不善,要求证得如实现量性境,即应先求思择之比量,若废比量而直求达到现量,即是无有此比量思择之因,而求现量所得之果,无有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