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佛学名相

TOP

《有为法 无为法》(二)
2014-12-17 22:13:39 来源: 作者:不二行者 【 】 浏览:2969次 评论:10
    大随烦恼八种: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掉举: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由掉举故,令心不寂静,故障碍心平等正直住的行舍奢摩他。昏沉: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昏谓昏昧,糊涂,沉则沉重,由昏时沉重令心心所于所缘境无堪任性,不能任持,故障轻安毗钵舍那。不信: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信,惰依为业。不信者,自性染污,能染污余心心所。由不信故,多懈怠,因不信,便不能发起方便加行。懈怠:谓愚痴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便善品为业。懈怠即懒惰,由懒惰故,不修善,不断恶,以睡眠等以为乐,故不于善法勤修习,于恶法不能断,若于恶法修习者,亦是懒惰,退失善法故。放逸:依止懈怠及贪嗔痴,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增恶损善所依为业,与不放逸一样无自体,依止懈怠及贪嗔痴为体,由此法障碍精进无贪无嗔无痴势力强盛,故依此四法立放逸。忘念: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忘念也称失念,即又为邪念,由邪念能障正念,故于所缘境不能专注,不能明记,称为失念,是故失念为散乱的所依。散乱:谓贪嗔痴分,心流散为体,由失念故,令心于境不能专注,心心所流荡不能安住,故能障定,能生起恶慧。不正知: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不正知者即是谬解,于所观境起错误邪解,由不正知起不正行,由行不正故多毁犯,此不正知能障戒行。
    中随烦恼为二:无惭、无愧。无惭: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恶行为业。无愧: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此二俱以不耻过恶为共相,无惭是自无自尊心,远离有德之人,拒绝善法;无愧是于世间的道德,舆论无所顾忌,喜欢有暴行的人,爱重恶法,此二都能生长一切恶行。
    小随烦恼有十: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忿:依止现前不饶益相,嗔之一分,心怒为体,执仗愤发所依为业,于现前不饶益相,即违缘境心生恼怒,由恼怒故,执器仗与人格斗,此体即嗔。恨:自此以后即嗔一分,怀怨不舍为体,不忍所依为业。由忿故对前违缘事,心怀恶念不舍,故有报复事故。覆:于所作罪,他正举时,痴之一分,隐藏为体,悔不安住所依为业,此覆因他举时发,恐失利益等事,故而隐藏所作罪,因怕他举而隐藏,由此身心皆不得安稳。恼:忿恨居先,嗔之一分,心戾为体,高暴粗言所依为业,生起非福为业,不安稳住为业,忿恨以对他人而起,恼则自心乖戾,由忿恨追忆过恶,又遇现前违缘,心便狠戾,发高暴粗言,而致人毒害,能生起非福业,心不安隐。嫉:耽著利养,不耐他荣,嗔之一分,心妒为体,令心忧戚不安隐住为业,嫉即嫉妒,为了自己的名誉利养,听到或见到他人有荣耀的事,使心生嫉妒,心常忧戚,能令身心不得安稳。悭:耽著利养于资生具,贪之一分,心吝为体,不舍所依为业,因贪故,于资生等物贪著,不能惠施于他。诳:耽著利养,贪痴一分,诈现不实功德为体,邪命所依为业,为名闻利养故,自己实无功德而诈现有德。谄:耽著利养,贪痴一分,矫设方便,隐实过恶为体,障正教授业,为名利故,为掩藏自己的过失,用他事来躲避,由不如实现过失,故不堪任师友的教诲。害:嗔之一分,无哀无悲无愍为体,损恼有情为业,对有情无慈悲怜愍之心,见他苦无同情,见他死而不救,他有困难而不怜愍,无悲愍心,故损害有情造大罪业。憍:或依少年,无病长寿之相,或得随一有漏荣利之事,贪之一分,令心悦豫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所依为业,由得少年,长寿,无病,或财富,权力等事,生喜悦心,并深染著,骄傲放逸,生一切杂染法。
    (六)不定:即悔、眠、寻、伺。由不定于识、界、性、故立不定。睡眠:依睡因缘,是愚痴分,心略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越失所作,依止为业。睡因缘有五睡因:一赢瘦,二疲倦,劳役所生,三身分沉重,疾病所致或性昏沉,四思惟略相,舍诸所作,寂静,闲无禅讬乐欲,五曾数此时串习睡眠,由此因缘,心于境不明利,故耽误正业,令慧不起,故说睡眠障观为业。恶作:依乐作不乐作,应作不应作,是愚痴分,心追悔为体,或善或不善或 无记,或时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能障心住为业。恶作者,恶先所做名为恶作,即悔也,若先所作为善今时悔之,则为恶。若先所作为恶,今时悔之则为善。若罪未出离 时应生悔,若罪已出离,犹复追悔莫及,执著亦甚,心犹苦恼,障心安住,故障止为业。寻:或依思或依慧,寻求意言,令心粗为体。伺:或依思或依慧,伺察意言,令心细为体。此二体用相同,皆以思慧为体,意言境为所缘,若于意言境粗略思惟,追求大意,不深审察,则为寻,若于意言境审细思惟极深研究,则为伺,故寻伺者于寻伺时,心多忧虑,身不安宁,故寻伺以安不安住为业。
    三色法:色是质碍义,即是物质。略有十一种: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法处所摄色。眼根至身根:由类相同,故一并说之。根者,增上义,眼等五根皆四大种所造,清净色,为眼等五识所依。色境:眼识依眼根所缘的境,有显色、形色、表色等。声境:耳识依耳根所缘的境,有因执受、因不执受、俱大种。香境:即鼻识依鼻根所缘的境,有好香、恶香、平等香等。味境:即舌识依舌根所缘的境,有苦、酢、辛、咸、淡等。触境:身识依身根所缘的境,有轻、暖、滑、涩等。法处所摄色:即意识依意根所缘的法尘。有五种: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定所引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唯 识》 下一篇《 四 圣 谛 》二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