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十二处者: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
何谓五蕴?蕴是聚集义,佛法把人生宇宙万事万物,根据不同类别归纳为五种:一切有情由阿赖耶识地水火风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随众生共业而所变现的内根身外器界,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法处所摄境等,谓之色蕴;一切有情对种种色境,而产生种种苦、乐、舍的感觉,谓之受蕴;一切有情于境随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施设种种名言,谓之想蕴;一切有情由思支配身口意造种种业,谓之行蕴;一切有情能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谓之识蕴。识蕴包括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以及八识各所相应的心所有法等,无论物质性或精神性等一切事物。《阿毗达磨杂集论》云:“问:何因蕴唯有五?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为显身具我事(色蕴),受用我事(受蕴),言说我事(想蕴),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行蕴),彼所依止我自体事(识蕴)。”佛立五蕴法,以除有情多于识蕴计执为我,于余蕴计执我所。
何谓十二处?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生起眼等六识的生长门,谓之处。眼等五根与色等五尘,属色蕴;意根包括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为识蕴所摄,法处包括受、想、行三蕴。佛立十二处法,说明根境相触虽有感受,此中无有受者,以除有情人我执。
何谓十八界?界有三义:一种子义,眼等六根界,色等六尘界,眼等六识界,此十八界法各有他的自种生;二任持义,此十八界法各有他的自性缘起;三法界义,此十八界法通世间染法与出世间净法。佛立十八界法,说明根、境、识三相触,此中无有作者,以除有情法我执。
佛说蕴处界三科,其实义是让众生觉知我法本空,才能出离烦恼的系缚,以求得出世的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