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二)
2019-12-29 20:12:56 来源: 作者: 弥勒菩萨说 【 】 浏览:1428次 评论:0
若当尽业,二种总名能尽诸业;令未生者当不生故,令已生者得离系故。由约可爱因果异熟,故说不白。当知各别处所天趣一向白者,谓过他化自在天处,有欲界中魔王所都众魔宫殿,及上梵世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善业,总说为一。由彼处所,眼所见色乃至意所知法,一向可爱;相续殊胜增上义故,意门引发意成义故。各别处所那落迦有四:一大那落迦,二别那落迦,三寒那落迦,四边那落迦。于此处所,各别纯受顺乐受业诸果异熟,各别纯受顺苦受业诸果异熟;是故说名各别处所。又于魔宫初二静虑,纯受悦乐。若于第三静虑已上,纯受喜乐。言喜乐者:令心调柔,令心安适。与喜相似,故名为喜;非是喜受与乐相似,说名为乐;非是乐受。六触处门恒所领受者,当知即彼名六触处及各别处所;因果相属道理义故。
    复次嗢柁南曰:
          无智智与定, 殊胜障学等, 著无我圣道, 二海不同分。
    若诸邪见,若诸我见,若即无明,依前所说三有情众无智为根,故得生起。若能断此无义根本,一切众中能起一切杂染一法,当知彼能正记所解。此中第一所起杂染,损减实事;第二杂染,增益虚事;第三杂染,于其如实显了方便,能作愚痴。于彼二因有愚痴故;或起增益,或起损减。
    复次有二种如实智:一者如理作意所发,二者三摩地所发。当知此中由正闻思所成作意,听闻正法增上力故,于五种受分位。转变所起过患,如实了知;又即于此分位转变,如理思惟;名不定地如实正智。此为依止,能随入修。云何名为分位转变所起过患。谓苦乐位诸无常性,苦分位中有自性苦性,乐分位中有变坏法性。云何名为分位转变。谓乐分位与苦分位,有别异性;若苦分位与乐分位有别异性。如是当知一切分位展转别异。于此别异,如实观见;于此分位,住无常想。如实观见别异过患,知所有受皆是苦已;住于苦想。有如是想,有如是见,能证清净;是故亦得名如实智。依定所发如实智者:谓即依彼行相转时,轻安所摄,清净无扰,寂静而转。当知此行与前差别。又无常性是一切行共相,苦性是一切有漏法共相;二如实智为依止故;当知如实能正显了彼法二相。
    复次住内法者未得定心,尚与外道定心差别,由智胜故;何况定心。何以故。彼诸外道虽得定心,乃至极远证得非想非非想定;然犹未能于六触处,以其五转如实了知,心正离欲,证得解脱。是故彼与此正法律,犹如地空相去极远。住内法者,虽未得定;但由信闻无我胜解,便能证得三摩地心,于六触处能断能知;心得离欲,及证解脱。是故当知于正法律,彼有失坏,此无失坏。唯正胜解相续转时,于六境界依止六根,略有五种寂静妙行:谓深于彼见过患故,名为善调;于不应役诸境界中而不役故,名为善覆;于所应役诸境界中,或于率尔现前境上,善住念故,名为善守;一切烦恼皆能断故,名为善护;已善修习圆满道故,名为善修。
    复次于二处所如来证得胜安立智,能正显说超诸苦乐,非不证得胜安立智。于中若有作如是解:此大沙门乔答摩种无知无解,于诸世间一向安乐;为令弟子谓此安乐间杂众苦,深怖畏故;为超苦乐间杂依附,诸世间故;为欲超过诸苦乐故,宣说法要。当知此解是为邪想,是邪分别,是大邪见。然其如来善知世间或一向乐,或一向苦,或杂苦乐,然彼一切皆是无常;是故为令诸弟子众超过一切无常世间,超过苦乐,说正法要。由三种相,应正了知诸可意事:谓未来世诸可爱事,名所追求;若过去世诸可爱事,名所寻思;若现在世可爱外境,名所受用;若现在世可爱内受,名所耽著。当知此中堕于三世,有四行相:一于未来,一于过去,二于现在。于此行相能随悟入,是悦意相,意所乐相,可爱色相,平安色相;如其所应,当知即是可欣、可乐、可爱、可意、四种行相。
    复次勤修定者,略由二门二时二地所有诸欲,于所引发三种等持,能为障碍;为欲断除如是障碍,正勤修习五种对治。当知此中先所受用过去诸欲,于远离处,由寻思门令心飘荡;复有现在居家所有利养恭敬俱行诸欲,由寻思门令心散乱。此中利养恭敬俱行所有诸欲,于其行时令心飘荡;先所受用居家诸欲,于其住时令心散乱。即此诸欲于异生地能为障碍;于有学地亦为障碍。又于异生,所修无量俱行等持能为障碍;亦于有学,能善通达一切智事广大等持能为障碍;亦于无学,极善修习究竟等持能为障碍。当知如是诸所生起一切等持,皆与喜俱:此中第一于诸有情利益安乐意乐门中,与喜俱行;第二领受有学解脱喜故,与喜俱行;第三领受无学解脱喜故,与喜俱行。彼由眼等所识色等所缘别故,复有六种。又此等持具诸相故,名为圆满。又此等持究竟边际;谓能往趣世间离欲,或能往趣出世离欲;过此更无能趣清净等持可得。是故说此无有缺减。若欲速证沙门果者,于身命等无所顾恋;恒常无间殷重加行,炽然精进;于诸欲中了知自相,坚守正念;了知过患,无希望等,正知现前。正念正知为所依故,方便勤修四无放逸;谓于昼分若行若坐,于诸障法净修其心,乃至广说。如是发起勇猛精进;于其所证无所怯劣。由九种相安住其心,一向修习奢摩他定;身得轻安,无爱味等故无染污。不为惛沈及以睡眠,二随烦恼之所扰乱。一向念住为所依止,精勤修习毗钵舍那;坚守正念,远离掉举随烦恼故,无有愚痴。已入止观双运转道,其心正定;即此二分一境随行。为断彼障,修习如是五种对治为依止故,能于彼障遍知永断。于三等持,依六境事所有差别,喜俱行定圆满能引。由二因缘,诸佛世尊为诸弟子宣说自己能引导法:一于黑品所有过失,令生解故;二于白品所有功德,令生解故。
    复次于此正法毗奈耶中,略有二种补特伽罗:一已得意,二未得意。已得意者复有二种:一已见谛,已得有学心解脱意;二阿罗汉,已得无学心解脱意。未得意者:谓于三学创修事业有学异生,彼全未得一切二种心解脱意;是故希求异生体后有余依灭,及自体后无余依灭涅槃界时,于三学中多修学住。若诸无学虽已证得心解脱意;而或失念行纵逸时,便有退失现法乐住。彼虽于此现法乐住或退不退,然无堪能退失解脱。若有修行不放逸者,一切皆为证得解脱;然已证得解脱无退,修不放逸复何所用。若为证得现法乐住勤作功用;如造工业,非不放逸。若诸有学先已证得心解脱意,彼亦决定趣三菩提;于所修道,不由他缘,自然能修无放逸行。于现法中,犹未毕竟息放逸故。若有一切未得意者,彼应决定修不放逸。又由三相办所应作:一由诸根所集成故,资粮圆满;二由习近随顺如法诸卧具故,心得安住;三由依止亲近善士,闻他法音,如理作意,众因缘故,乃至获得二心解脱。又即于此应不放逸所作转时,由二种相,应知于彼六处寂灭,有增上慢,无增上慢。谓于未灭起邪分别,妄执为灭,由所缘故;及于未得起邪分别,妄执为得。彼虽如是起邪分别,谓灭解脱;而未能令身坏已后寿命永尽,六处永灭;亦不能离诸境界想。又彼由于六处寂灭若缘,若证邪领受故,有如是事。此二种相,应知说名有增上慢。与此根违,当知说名无增上慢。
    复次住内法者,于二种著应当了知二种过患:谓诸异生,于二缘识及能依受,不能了知无我性故;未离欲者,于利养恭敬增上业缘所起诸受,有第一著;已离欲者,于离诸欲缘所起诸受,有第二著。此著为因,当来生起;说名为生。又诸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一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九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