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四(四)
2019-06-28 11:52:25 来源: 作者: 弥勒菩萨说 【 】 浏览:1508次 评论:0
由于友远离摄受智清净;十由隐覆六方智清净。一由惠施智清净者:谓于施异名,于施体相,于施训辞,于施差别,皆如实知而行惠施。二由求者智清净者:谓于一切有情,皆住福田觉而行惠施;于诸胜劣有得有失怨恩等所,能善了知,随来求者所乐差别,而行施故。又先以诸所施财物,遍于一切有情之类,意乐而舍;若诸求者自然取时,皆生随喜。三由施物智清净者:谓于一切工巧业处智善巧故,速疾能集所有财物,而用惠施。或由善根之所摄受,谓于前生或现法受所感财物,而用惠施。或发神通,或由法受所致财物,而用惠施。或他积集所有财物,而用惠施;如劝导他,或任彼务。四由施加行智清净者:谓于施加行能善了知,不令求者身心劳倦,自心无染而行惠施。善能分布施来求者,施贫匮者,施无依者,施恶行者,施妙行者,施自仆从。谓若贫乏,中财,大财,随其所应如轨行施;非不如轨。五由施成熟有情智清净者:谓善了知施能成熟诸有情已,而行惠施。以所施物与诸大众普共行施,亦令大众生无量福。又于贫穷乐行施者,以己财物分布与之,令其行施。或有不贫,内怀悭吝,虽欲惠施,而不能用自财布施;即以财物,与之令施。或于佛法及僧田中,欲有所作;便以财物弃舍与之,令彼造作。由此因缘,于二门中生无量福。六由方便善巧智清净者:谓或由教导令行惠施,或强力逼令行惠施,或领彼恩令行惠施,或由生故令行惠施,或由神力而行惠施。七由诸欲过患智清净者:谓于诸欲所有过患如实知已,而行惠施。谓于苦蕴中,或时了知二种过患:一者现法,二者后法。或时了知五种过患:谓如五种过患经说。或时了知六种过患:谓此诸欲是怖增语,如是等类,广说如经。或时了知七种过患:谓知诸欲无常,虚伪,不实,妄事法,譬如幻事,惑乱愚夫。或时了知八种过患:谓知诸欲如朽骸骨,如经广说,乃至犹如树端熟果。八由除垢智清净者:谓于除遣十四垢业,如实知已,而行惠施。此如尸佉落迦经说。九由于友远离摄受智清净者:谓能善知远离四种恶友,摄受四种善友,而行惠施。此亦如尸佉落迦经说。十由隐覆六方智清净者:谓隐覆六方而行惠施。此亦如尸佉落迦经说。
    云何垢清净十相。一远离懈怠垢而行惠施;谓或内或外,或近或远,或身疲倦或不疲倦,或身羸劣或不羸劣,而常惠施。二远离贪垢而行惠施;谓于财物。三远离嗔垢而行惠施;谓于求者。四远离痴垢而行惠施;谓于因果。五远离障垢而行惠施;言障垢者,谓四种障:一不串习,二匮乏,三耽湎,四观果。六善分布而行惠施;此即远离非道理垢。谓贫乏者于自仆从;若中财者,即于彼所及贫苦所;若大财者,即于彼所,亦于其余来求者所。七由圆满而行惠施;此即远离诸减少垢。谓事圆满,意乐圆满,事圆满者,复有七相:一施资产事,二施国土事,三施有情事,四施庄严事,五施舍宅事,六施居处事,七施内身事。意乐圆满者:谓于内身及外财宝,获得自性无著意乐。八由清净而行惠施;此即远离不清净垢。谓由十种清净,即无著无取等。如本地分广说。九善观察而行惠施;此即远离恶慧垢。谓观察施物,观察意乐,观察其田。观察施物者:谓观察受用胜于积聚,观察惠施胜于受用。何以故。若唯积聚不能自益,不能益他;非现法利,非后法利。若诸菩萨唯自受用,名自饶益,非饶益他;名现法利,非后法利。若诸菩萨能行惠施,便自发生广大欢喜,名自饶益,名饶益他;名现法利,名后法利。观察意乐者:当知意乐略有四种:一于因中无倒意乐,二于果中无著意乐,三于有情悲愍意乐,四于一切智智圆满意乐。由如是等诸意乐故,而行惠施。观察田者:当知略由五相:一于是处乞求可得;二于是处已有乞求,复加贫匮;三于是处已有贫匮,复无依怙;四于是处有无依怙,复行恶行;五于是处虽无此等,而有修行善行可得。是明为田。由七种相,当知非田:一乞求者极大暴恶,曾为怨害,归依怨害,而有所求;二劝为善事,终不能得;三心怀染污,为染污事而有乞求;四为损恼而有乞求;五乞求者或自是魔,或魔所魅,非处乞求;六乞求父母,或复随一非所施物;七能为无义。由此等相,当知是名观察非田。十具方便德而行惠施;此即远离无方便过失垢。此中方便者:谓串习施,不顾身命,悲愍有情,真实义智,无上菩提,胜解教导,强力逼迫,处任恩报,生及神力。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五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三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