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萨功德品第十八 云何菩萨所有功德。嗢柁南曰: 希奇不希奇, 平等心饶益, 报恩与欣赞, 不虚加行性。 谓诸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觉乘勤修学时,应知有五甚希奇法。何等为五。一者于诸有情,非有因缘而生亲爱;二者唯为饶益诸有情故,常处生死,忍无量苦;三者于多烦恼难复有情,善能解了,调伏方便;四者于极难解真实义理,能随悟入;五者具不思议大威神力。如是五种菩萨所有甚希奇法,不与一切余有情共。 又诸菩萨成就五种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何等为五。谓诸菩萨以因利他苦,即为自己乐;是故菩萨恒遍受行因利他苦。是名菩萨成就第一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又诸菩萨虽善了知生死过失,涅槃功德;而乐普令有情清净,即为己乐。是故菩萨为净有情增上力故,誓受生死。是名菩萨成就第二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又诸菩萨虽善了知默然乐味;而乐普令有情清净,即为己乐。是故菩萨为净有情增上力故,恒勤方便为说正法。是名菩萨成就第三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又诸菩萨虽积集六波罗蜜多所有善根;而乐普令有情清净,即为己乐。是故菩萨为净有情增上力故,以净意乐施诸有情;然不希求施果异熟。是名菩萨成就第四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又诸菩萨以利他事为自利事;是故菩萨恒现受行一切有情利益之事。是名菩萨成就第五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 又诸菩萨由五种相,当知普于一切有情其心平等。何等为五。一者菩萨最初发心愿大菩提,如是亦为利益一切诸有情故,起平等心。二者菩萨于诸有情,住哀愍俱平等之心。三者菩萨于诸有情,深心发起一子爱俱平等之心。四者菩萨于从众缘已生诸行,知是所想有情事已,知一有情所有法性即是一切有情法性;以法平等俱行之心,于诸有情住平等心。五者菩萨如于一有情行利益行,于一切有情行利益行,亦复如是。以利俱心于诸有情住平等心。由此五相,是诸菩萨于诸有情其心平等。 又诸菩萨由五种相,于诸有情能作一切饶益之事。何等为五。一者说授正命以为饶益;二者于不随顺能引义利所作事业,说授随顺以为饶益;三者无依无怙有苦有贫,善能为彼作依怙等以为饶益;四者说授能往善趣之道以为饶益;五者说授三乘以为饶益。 又诸菩萨由五种相,于其有恩诸有情所现前酬报。何等为五。一者安处有情,令学己德;二者方便安处,令学他德;三者无依无怙有苦有贫,随力随能作依怙等;四者劝令供养诸佛如来;五者令于如来所说正法受持读诵书写供养。 又诸菩萨于五种处常当欣赞。何等为五。一者值佛出世,常得承事;二者于诸佛所,常闻六种波罗蜜多菩萨藏法;三者于一切种成熟有情,常有势力;四者能于无上正等菩提,堪任速证;五者证菩提已,诸弟子众常和无诤。 又诸菩萨由五因缘于诸有情能作不虚饶益加行。何等为五。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先欲求作利益安乐;于诸有情利益安乐如实了知,无颠倒觉。如是一切如前供养亲近无量品中所说,应知其相。 复次嗢柁南曰: 无颠倒加行, 退堕与胜进, 相似实功德, 善调伏有情。 谓诸菩萨有五加行,当知普摄一切菩萨无倒加行。何等为五。一随护加行,二无罪加行,三思择力加行,四清净增上意乐加行,五堕决定加行。云何菩萨随护加行,当知此复略有五种。一者随护聪睿。谓由俱生智速疾摄法。二者随护正念。谓由此正念随所摄法持令不忘。三者随护正智。谓由此正智于所持法善观察义,正慧通达。远离随顺聪睿正念觉慧退分诸因缘故;习近随顺住分胜分诸因缘故。四者随护自心。能善防守诸根门故。五者随护他心。能于他心正随转故。云何菩萨无罪加行。谓诸菩萨于诸善法,无倒炽然,无量无间回向菩提。云何菩萨思择力加行。谓诸菩萨即此一切在胜解行地,应知其相。云何菩萨清净增上意乐加行。谓诸菩萨即此一切在净胜意乐地及行正行地,应知其相。云何菩萨堕决定加行。谓诸菩萨即此一切在决定地,决定行地到究竟地,应知其相。如是五种菩萨加行,普摄一切无倒加行。 又诸菩萨顺退分法当知有五。何等为五。一者不敬正法及说法师;二者放逸懈怠;三者于诸烦恼亲近执著;四者于诸恶行亲近执著;五者与余菩萨校量胜劣起增上慢,及于法颠倒起增上慢。 又诸菩萨顺胜分法当知有五。何等为五。谓与前五黑品诸法,次第相违,应知其相。 又诸菩萨略有五种相似功德,当知实是菩萨过失。何等为五。一者于其暴恶毁犯净戒诸有情所,由是因缘作不饶益;二者诈现种种具足威仪;三者于顺世间文词咒术外道书论相应法中,得预智者聪睿者数;四者修行有罪施等善行;五者宣说建立像似正法,广令流布。 又诸菩萨略有五种真实功德。何等为五。一者于其暴恶毁犯净戒诸有情所,由是因缘起胜悲心;二者本性成就具足威仪;三者于佛所说净妙真实若教若证,得预智者聪睿者数;四者修行无罪施等善行;五者开示正法,遮灭一切像似正法。 又诸菩萨略于十处,无倒调伏所化有情。何等十处。一者远离恶行处,二者远离诸欲处,三者专精无犯犯已能出处,四者密护一切诸根门处,五者正知住处,六者离愦闹处,七者于远离处远离一切恶寻思处,八者远离障处,九者远离一切烦恼缠处,十者远离一切诸烦恼品诸粗重处。 复次嗢柁南曰: 诸菩萨受记, 堕于决定中, 定作常应作, 最胜最为后。 谓诸菩萨略由六相,蒙诸如来于其无上正等菩提授与记别。何等为六。一者安住种性未发心位;二者已发心位;三者现在前位;四者不现前位;五者有定时限,谓尔所时当证无上正等菩提;六者无定时限,谓不宣说决定时限而与授记。 又诸菩萨略有三种堕于决定。何等为三。一者安住种性,堕于决定;二者发菩提心,堕于决定;三者不虚修行,堕于决定。安住种性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住种性位,便名为堕决定菩萨。何以故。由此菩萨若遇胜缘,必定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觉故。发菩提心堕决定者:谓有一类诸菩萨众,已于无上正等菩提起决定心;此后乃至证于无上正等菩提,无复退转。不虚修行堕决定者:谓诸菩萨已得自在,普于一切利有情行,如其所欲,随所造修终无空过。于此三种堕决定中,依于最后堕决定位,诸佛如来授诸菩萨堕决定记。 又诸菩萨略有五处定所应作。若不作已;终不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菩提。何等为五。一者发菩提心;二者于诸有情深生哀愍;三者炽然精进;四者于诸明处方便修习;五者无有厌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