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二)
2016-04-29 23:45:38 来源: 作者: 弥勒菩萨说 【 】 浏览:2569次 评论:0
    即此作意当言犹为闻思间杂。彼既如是如理寻思,了知诸欲是其粗相,知初静虑是其静相;从此已后超过闻思,唯用修行,于所缘相发起胜解;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既修习已;如所寻思粗相静相,数起胜解。如是名为胜解作意。即此胜解善修善习善多修习为因缘故;最初生起断烦恼道。即所生起断烦恼道俱行作意,此中说名远离作意。由能最初断于欲界先所应断诸烦恼故;及能除遣彼烦恼品粗重性故。从是已后爱乐于断,爱乐远离;于诸断中见胜功德,触证少分远离喜乐。于时时间欣乐作意而深庆悦;于时时间厌离作意而深厌患;为欲除遣惛沉睡眠掉举等故。如是名为摄乐作意。
    彼由如是乐断乐修正修加行善品任持;欲界所系诸烦恼缠,若行若住不复现行。便作是念:我今为有于诸欲中贪欲烦恼不觉知耶。为无有耶。为审观察如是事故;随于一种可爱净相作意思惟。犹未永断诸随眠故;思惟如是净妙相时,便复发起随习近心,趣习近心,临习近心;不能住舍,不能厌毁,制伏违逆。彼作是念:我于诸欲犹未解脱,其心犹未正得解脱;我心仍为诸行制伏,如水被持,未为法性之所制伏。我今复应为欲永断余随眠故;心勤安住乐断乐修。如是名为观察作意。
    从此倍更乐断乐修,修奢摩他毗钵舍那,郑重观察修习对治;时时观察先所已断。由是因缘,从欲界系一切烦恼心得离系。此由暂时伏断方便,非是毕竟永害种子。当于尔时,初静虑地前加行道已得究竟;一切烦恼对治作意已得生起。是名加行究竟作意。从此无间,由是因缘,证入根本初静虑定。即此根本初静虑定俱行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
    又于远离摄乐作意现在转时,能适悦身离生喜乐,于时时间微薄现前;加行究竟作意转时,即彼喜乐转复增广,于时时间深重现前;加行究竟果作意转时,离生喜乐遍诸身分,无不充满无有间隙。彼于尔时远离诸欲,远离一切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于初静虑圆满五支具足安住;名住欲界对治修果,名随证得离欲界欲。
    又了相作意,于所应断能正了知;于所应得能正了知;为断应断,为得应得,心生希愿,胜解作意。为断为得正发加行。远离作意,能舍所有上品烦恼。摄乐作意,能舍所有中品烦恼。观察作意,能于所得离增上慢,安住其心。加行究竟作意,能舍所有下品烦恼。加行究竟果作意,能正领受彼诸作意善修习果。
    又若了相作意,若胜解作意,总名随顺作意;厌坏对治俱行。若远离作意,若加行究竟作意,总名对治作意;断对治俱行。若摄乐作意,名对治作意,及顺清净作意。若观察作意,名顺观察作意。如是其余四种作意,当知摄入六作意中。谓随顺作意,对治作意,顺清净作意,顺观察作意。
    如初静虑定,有七种作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定,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当知各有七种作意。若于有寻有伺初静虑地觉了粗相,于无寻无伺第二静虑地觉了静相;为欲证入第二静虑。应知是名了相作意。谓已证入初静虑定已得初静虑者,于诸寻伺观为粗性能正了知。若在定地,于缘最初率尔而起,匆务行境,粗意言性,是名为寻。即于彼缘随彼而起,随彼而行,徐历行境,细意言性,是名为伺。又正了知如是寻伺是心法性;心生时生,共有相应,同一缘转。又正了知如是寻伺依内而生,外处所摄。又正了知如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所摄,从因而生,从缘而生,或增或减,不久安住,暂时而有,率尔现前,令心躁扰,令心散动,不静行转;求上地时,苦住随逐。是故皆是黑品所摄。随逐诸欲离生喜乐,少分胜利;随所在地,自性能令有如是相。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有寻有伺心行所缘,躁扰而转,不得寂静。以如是等种种行相,于诸寻伺觉了粗相。又正了知第二静虑无寻无伺,如是一切所说粗相皆无所有。是故宣说第二静虑有其静相。彼诸粗相皆远离故。为欲证入第二静虑,随其所应其余作意,如前应知。如是乃至为欲证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于地地中随其所应,当知皆有七种作意。又彼粗相遍在一切下地皆有,下从欲界展转上至无所有处。当知粗相略有二种。谓诸下地苦住增上,望上所住不寂静故,及诸寿量时分短促,望上寿量转减少故。此二粗相由前六事,如其所应当正寻思。随彼彼地乐离欲时,如其所应于次上地寻思静相;渐次乃至证得加行究竟果作意。
    复次此中离欲者:欲有二种。一者烦恼欲,二者事欲。离有二种。一者相应离,二者境界离。离恶不善法者:烦恼欲因所生种种恶不善法。即身恶行语恶行等,持杖持刀斗讼诤竞,谄诳诈伪起妄语等。由断彼故,说名为离恶不善法。有寻有伺者:由于寻伺未见过失,自地犹有对治欲界诸善寻伺;是故说名有寻有伺。所言离者:谓已获得加行究竟作意故。所言生者:由此为因,由此为缘,无间所生故名离生。言喜乐者:谓已获得所希求义;及于喜中未见过失,有欣有喜。一切粗重已除遣故:及已获得广大轻安,身心调畅有堪能故;说名喜乐。所言初者:谓从欲界最初上进,创首获得,依顺次数说名为初。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言具足者:谓已获得加行究竟果作意故。言安住者:谓于后时由所修习多成办故;得随所乐,得无艰难,得无梗涩,于静虑定,其心昼夜能正随顺趣向临入;随所欲乐,乃至七日七夜能正安住。故名安住。
    复次于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于诸忽务所行境界能正远离,于不忽务所行境界安住其心;一味寂静,极寂静转。是故说言寻伺寂静故;内等净故。又彼即于无寻无伺三摩地中,串修习故;超过寻伺有间缺位,能正获得无间缺位。是故说言心一趣故。无寻无伺者:一切寻伺悉皆断故。所言定者:谓已获得加行究竟作意故。所言生者:由此为因,由此为缘,无间所生,故名定生。言喜乐者:谓已获得所希求义;又于喜中未见过失,有欣有喜。一切寻伺初静虑地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远离故;能对治彼广大轻安,身心调柔有堪能乐所随逐故;名有喜乐。依顺次数此为第二。如是一切如前应知。
    复次彼于喜相深见过失;是故说言于喜离欲。又于尔时远离二种乱心灾患,能于离喜第三静虑摄持其心。第二静虑已离寻伺,今于此中复离于喜,是故说言安住于舍。如是二法能扰乱心,障无间舍。初静虑中有寻伺故,令无间舍不自在转;第二静虑由有喜故,令无间舍不自在转。是故此舍初二静虑说名无有。由是因缘,修静虑者第三静虑方名有舍。由有舍故;如如安住所有正念,如是如是彼喜俱行想及作意不复现行。若复于此第三静虑不善修故;或时失念;彼喜俱行想及作意时复现行。寻即速疾以慧通达能正了知;随所生起能不忍受,方便弃舍除遣变吐;心住上舍。是故说有正念正知。彼于尔时住如是舍,正念正知亲近修习,多修习故;令心踊跃俱行喜受便得除灭。离喜寂静最极寂静,与喜相违心受生起。彼于尔时色身意身,领纳受乐及轻安乐。是故说言有身受乐。第三静虑已下诸地,无如是乐及无间舍。第三静虑已上诸地,此无间舍虽复可得;而无有乐。下地乐舍俱无有故;上地有舍而无乐故;是故说言于是处所,谓第三静虑诸圣宣说。谓依于此已得安住补特伽罗,具足舍念及以正知,住身受乐,第三静虑具足安住。言诸圣者:谓佛世尊及佛弟子。
    复次此中对治种类势相似故;略不宣说乐断对治,但说对治所作乐断。何等名为此中对治。所谓舍念及以正知。由即于此数修习故;便能弃舍,令不出离第三静虑,第三静虑地中胜乐。是故说言:由乐断故;修静虑者,即于尔时所有苦乐皆得超越。由是因缘,若先所断若今所断,总集说言乐断苦断;先喜忧没。谓入第四静虑定时,乐受断故;入第二静虑定时,苦受断故;入第三静虑定时,喜受没故;入初静虑定时,忧受没故。今于此中且约苦乐二受断故,说有所余非苦乐受;是故说言:彼于尔时不苦不乐。从初静虑一切下地灾患已断。谓寻伺喜乐入息出息。由彼断故;此中舍念清净鲜白。由是因缘,正入第四静虑定时心住无动。一切动乱皆悉远离;是故说言舍念清净。第四等言如前所说,初静虑等应知其相。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