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七(二)
2015-03-06 22:30:29 来源: 作者:弥勒菩萨说 【 】 浏览:2707次 评论:6
    今此颂中所言恶者,谓诸恶行。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所有恶行皆不应作。云何于一切种不作恶耶。谓由身语意不造众恶故。云何于一切因缘不作恶耶。谓由贪嗔痴所生诸恶终不造作故。云何于一切处所不作恶耶。谓依有情事处及非有情事处不造众恶故。云何由念正知远离诸欲。谓断事欲及断烦恼欲故。云何断事欲。谓如有一于如来所证正法毗柰耶中得清净信,了知居家迫迮犹如牢狱思求出离。广说乃至由正信心舍离家法趣入非家;然于欲贪犹未永离,如是名为断除事欲。云何断烦恼欲。谓彼既出家已,为令欲贪无余断故;往趣旷野山林安居边际卧具,或住阿练若处乃至或在空闲静室。于诸事欲所起一切烦恼欲摄妄分别贪为对治故,修四念住。或复还出依近聚落村邑而住,善护其身,善守诸根,善住正念而入聚落。或复村邑游行旋反,去来进止恒住正知;为解睡眠及诸劳倦。彼即于是四念住中善安正念为依止故;为欲永断欲贪随眠修习对治。又即以彼正知而住为依止故;远离诸蓋身心调畅有所堪能,炽然方便修断寂静。彼由如是念及正知为依止故;便能证得烦恼欲断,远离诸欲乃至于初静虑具足而住。如是能于受用欲乐行边,劣鄙秽性诸异生法若断若知。何等名为引无义苦。谓如有一若诸沙门或婆罗门行自苦行,于现法中以种种苦自逼自切周遍烧恼;自谓我今由现法苦所逼恼故,解脱当苦。虽求是事而自煎逼,彼于此事终不能得;然更招集大损恼事。如是名为引无义苦。诸圣弟子能于如是受用自苦行边,能引非圣无义苦法善了知已,远而避之;不亲不近亦不承事。复次今当略辩上所说义。云何略辩。谓诸有情有二种满。一增上生满,二决定胜满。增上生满者:谓往善趣。决定胜满者:谓爱尽离欲寂灭涅槃。于此二满及与障碍能断能证是名略义。若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不作恶行;彼便能断增上生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增上生满。若于受用欲乐行边,及于受用自苦行边决定远离;彼便能断决定胜满所有障碍,亦能证得决定胜满。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应说想众生,依应说安住,不了知应说,而招集生死。
      若了知应说,于说者无虑,由无有此故,他不应讥论。
      若计等胜劣,彼遂兴诤论,于三种无动,等胜劣皆无。
      断名色爱慢,无著烟寂静,无恼希不见,此彼天人世。
    此四颂中初言应说者,谓一切有为法。所以者何。诸有为法皆三种言事之所摄故。今此义中说妙五欲以为应说。又妙五欲诸余沙门婆罗门等从施主边以言求索;故名应说。又诸君主于妙五欲从仆使等以言呼召而受用之;由是因缘亦名应说。又诸受欲者于妙五欲不能自然善知过患,惟除诸佛及佛弟子为其宣说彼过患已乃能了知;由是因缘亦名应说。诸受欲者于诸欲中不正思惟而取其相,亦取随好即于彼欲便生爱染,受用耽嗜乃至坚著。又于诸欲不如实知有众过患。所谓诸欲无常虚伪,空无有实败坏之法,犹如幻事诳惑愚夫,甚少爱味多诸过患。亦不如实了知如是少味多患诸欲出离。所谓于彼欲贪调伏乃至超越是其出离。彼既如是不见过患,不知出离而受诸欲;由是因缘,便于欲界生为根本所有诸行深起乐著。又复造作生为根本所有业已,受欲界生,生已死灭,生已殒殁。如是故言:应说想众生,依应说安住;不了知应说,而招集生死。若遇善士得闻正法如理作意;则于诸欲如实了知过患出离。所谓诸欲无常虚伪,广说乃至欲贪超越。彼于如来所证正法毗奈耶中得清净信,便于诸欲深见过患转复增胜;遂能舍离若少若多财宝库藏眷属游從,以正信心舍离家法趣于非家。所谓一切生老病死皆悉永灭。如是出家无所愿求修行梵行。谓我由此持戒精进修梵行故,当得生天或异天处。彼无如是邪祈愿故,于己不见不恐不虑他所讥论。谓他不应如是讥论怨尤呵责,告言:贤首汝今何为成就盛年舍现妙欲不随亲戚之所愿乐,而更希求待时诸欲誓修梵行耶。如是故言:若了知应说;于说者无虑。由无有此故,他不应讥论。此即成就清净尸罗及清净见。何以故。由见颠倒发起于慢;慢所持故,与余沙门婆罗门等共兴诤论。由此因缘说如是见为诤根本。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依等胜劣诤根本见心现高举;由此因缘遂与余沙门婆罗门等递相诤论。依止我胜我等我劣三种慢类,立己为胜或等或劣。若圣弟子非我我所我慢所动,乃至亦非我当非有想非无想所动;了知诸行皆众缘生,于诸行中惟见法性。尚不以己校量于他为胜等劣;况起见慢而兴诤论。彼圣弟子虽于他所显扬自宗摧伏他论;然于诸法惟为法性缘于慈悲。谓当云何若有于我所说妙义一句领解,如是如是正修行者,令彼长夜获得大义利益安乐,亦令如来正法久住。不依见慢及为利养恭敬因缘而兴诤论。如是不为希求现法诸妙欲故誓修梵行。彼由如是修梵行故;远离邪愿及诸邪见,弃舍贪求利养恭敬,于一切种皆得清净。辉光炽然无不普烛;诸天世人惟当赞美,不应讥论。又能超度生老病死。如是故言:若计等胜劣彼遂兴诤论;于三种无动等胜劣皆无。
    言名色者:谓五取蕴。若有于彼观见为苦,当谛现观于五取蕴尽见苦时,于五取蕴所有贪爱由意乐故皆说为断;非随眠故。彼若即如己所得道转更修习;于其我慢无余断灭成阿罗汉,诸漏永尽。由已证得阿罗汉果心善解脱;便于自身自身众具缠及随眠皆悉永断,离爱离憍离诸放逸。彼由如是离爱离憍离放逸故;名煙寂静。无有烧恼亦无希望。云何名为煙寂静耶。煙名为爱。何以故。如世间煙是火前相能损眼根,便为扰乱令不安住。爱亦如是,是贪嗔痴火之前相,能损慧眼乱心相续;谓能引发无义寻思。彼于此爱已断已知,乃至令其于当来世成不生法;名煙寂静。彼既如是煙静离著,虽复追求命缘众具,非不追求;然能解脱贪爱追求,所求无染。云何无恼。谓彼如是现追求时,若他自施或劝余施,施时殷重非不殷重,精而非粗,多而非少,速而非缓;然不爱味。于所得物无染受用;不生耽吝乃至坚著。如是受用命资具时不为贪恼之所烧恼。若彼施主自不能施或障余施,设有所施现不殷重,不现殷重乃至迟缓而不急速;然不嫌恨。由此因缘不生恚恼。又于受用所得物时不戚不念,无损害心及嗔恚心。如是不为嗔恼所恼。又于所得若精若粗于受用时深见过患,善知出离,安住正念远离愚痴。如是不为痴恼所恼。云何无希。希名希望,系心有在。彼不擎鼻内怀贪愿往趣居家。谓刹帝利大宗叶家,或婆罗门长者居士大宗叶家。我当从彼获得上妙应所啖食,乃至财宝衣服肴膳诸坐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如是追求及与受用于此财物都无希望。又彼恒常安住死想。谓过夜分入昼分中,复过昼分还入夜分,于其中间我有无量应死因缘如经广说。所谓发风乃至非人之所恐怖。由此因缘,所为追求所为受用所有财物于此寿命亦无希望。如是无著煙寂静无烧恼无希望故,于此天人帝释自在世主天等所有因中都不可见;于彼天人诸因果中亦不可见。又于此四洲天人世间及彼余处都不可见。又于此世界天人世间及彼余处都不可见。如是故言:断名色爱慢,无著煙寂静,无恼希不见,此彼天人世。复次初颂显示待时诸欲,于欲邪行及邪行果。第二颂中显示舍欲应正道理,净修梵行仍被讥论不应道理及待时欲。如第二颂第三亦尔。第四颂中,世尊显示现所证法永离炽燃,乃至智者内自所证。又初颂中宣说诸欲是应说相显待时欲。由彼诸欲非才须时即便称遂;要以言说为先然后追求受用。又显于彼由想安住不了知故起于邪行,及招生死邪行果报。第二颂中显于诸欲能了知故;离邪愿故;修梵行故;离邪见故;离见根本我慢种故;远离耽著利养恭敬故;弃舍诸欲应正道理。由此因缘他所讥论不应道理。又显诸欲是待时性。所以者何。若于先世不作福者;今虽用功于所乐欲不能果遂。或惟今世造作福者,即于此时其所乐欲亦不谐偶。由此因缘后方成办,所以诸欲名曰待时。第四颂中显示见断烦恼断故,即于现在证初沙门及沙门果;又修所断烦恼断故,即于现在证后沙门及沙门果。断贪爱故;断我慢故;如是显示现所证法。又离著故;煙寂静故;显示永离炽燃乃至智者自内所证。彼得如是内所证法,云何令他当得了知。由无烧恼无所希望相所表故。此中前三颂显示世尊为诸天说,苾刍不能显扬如来圣教大义,而我独能。说是语时彼既领悟;于苾刍所生陵蔑心及于自身心生憍慢皆得除灭。第四颂中广显如来圣教大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