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说有因法有。欲显在家及与出家杂染自性有因法有。故次说言:由二品为依是生便可得等。由此二颂显无明爱有因法有。次后五颂显杂染品差别所依因及时分。此中有因诸法者:谓无明乃至受。有因众苦者:谓爱乃至老死。此言显示烦恼业生三种杂染。根本二惑故者:此言显示烦恼杂染,唯取最胜烦恼杂染。自无能作用等言,复重别显业杂染义。由彼所作有差别故;彼果异熟不思议故。自无能作用者:待善恶友他所引故。亦不由他作者:待自功用所成办故。非余能有作者:要待前生因差别故方有所作。非内亦非外等颂中,显依未来不生杂染;依止现在过去诸行能生杂染。设行已生即由此相无有分别;未来无相故无分别。如此如是当来决定不可知故。若不如是分别;异类或时可得。若于过去即可分别。如此如是曾有相貌可分别故。非唯曾更而可分别。未曾更者,虽不分明取其相貌;然随种类亦可分别。此则显示依现在行分别为因生诸杂染。行虽无始然始可得者:显示杂染时分差别。无始时来常随逐故。刹那刹那新所起故。自此已后显清净品。如实观时得清净故。或由自相故。谓观色等如聚沫等。或由共相故。谓观有为同生住灭所有共相。或由世俗及胜义谛故。谓虽无痴者:非无愚痴。众缘所生世俗谛故,说痴能痴。又复显示非不愚者不正思惟;是故彼为愚痴所痴。又由世俗宣说诸识随福等行;若就胜义无所随逐。又三应知者:谓去来今。三种业者:谓身等业。一切不和合者:更互相望不和合故。所以者何。现在速灭坏;过去住无方;未生依众缘;而复心随转。若彼与此更互相望,如福等行无有和合;彼心相应道理亦尔。云何当有实随转性。何以故。若心与彼诸行相应或不相应;非此与彼或时不相应,或时非不相应。又非一切心或相应或不相应。如是由胜义故,心随转性不得成就。今当显示由世俗故说心随转所有因缘。于此流无断者:今此颂中,显世俗谛非无作用及与随转。又由胜义无有作者及与受者;由世俗故而得宣说自作自受。又作者受者若一若异皆不可说。为显此义,故次说言前后差别等颂。
如是由胜义故,无有宰主作者受者唯有因果。于因果相释通疑难,略由五颂显示于此起我颠倒。初颂显示虽无有我,而有后有无有断绝;又诸因果非顿俱有;非从一切一切得生;又此因道无有断绝。颂中四句如其次第释此四难。由第二颂显因果相。由后三颂显于无我诸因果中起我颠倒。此中显示彼所缘境,彼所依止彼因彼果。初颂显示彼所缘境自内所证,无色难见难可寻思,故名无色。经说色相为寻思故。难说示他故不可见。由第二颂显彼依果。凡夫是依,众见是果。由第三颂显示彼因。俱生我见由总执计自种随眠之所生起;诸外道等分别我见,由宿习等之所生起。此外道见要由数习故不正寻思故,又得随顺从他听闻非正法故而得生长。此中显示由所依止作意所缘诸过失故,分别我见方得生起。次后五颂显彼我见,由集次第发生于苦;又即此苦并及我见二苦因缘;又于解脱能为障碍。此中初颂显示于集;第二第三显示行苦所摄阿赖耶识,爱藏此已而趣戏论。谓我当有非当有等。言爱藏者:摄为己体故。又复此苦于一切时恒常随逐,无一刹那而暂息者。由第四颂,显示此苦是能计我及苦乐缘;由第五颂,显示计我由愚痴故障碍解脱。言增上者:望余二苦故。言遍行者:随逐诸受故。遍所作者:遍善恶无记故。今当显示阿赖耶识所摄行苦共他相似。又显差别。由正法行方能竭故;于世众流最为暴恶。言众流者:譬眼等六五趣三界等。又法行者:显示解了解脱遍知及缚遍知。解了缚遍知者:即了知苦。谓了知我受苦受乐皆依于苦。又此分别能起诸见;从彼所生亦能生彼。显示解了缚遍知已;余有六颂显示解了解脱遍知。谓染污意恒时诸惑俱生灭。若解脱诸惑,非先亦非后等。非先者:与诸烦恼恒俱生故。非后者:即与彼惑俱时灭故。又显所说解脱之相。谓非即彼生已后方清净,别有所余清净意生;即彼先来无染污故说为解脱。为成此义故复说言:其有染污者毕竟性清净等颂。又复显示二种解脱。谓烦恼解脱及事解脱。诸种子灭故诸烦恼尽故者:显示烦恼解脱。即于此无染者:显示事解脱。如经言:苾刍当知,若于眼中贪欲永断,如是此眼亦当永断。乃至广说。如是显示有余依解脱已,次当显示无余依解脱。自内所证者:显彼不思议故。唯众苦尽者:为遣妄计唯无性执。谓有余依永寂灭故说为寂灭;非全无性。无戏论者:此解脱性唯内所证。若异不异,死后当有或当无等一切戏论不能说故。为显补特伽罗及法,俱非流转生死或般涅槃,故复颂言:众生名相续,及法想相中,无生死流转,亦无涅槃者。
已释胜义圣教伽他。次当建立意趣义伽他。如经言:一时索诃世界主大梵天王,往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以妙伽他而赞请曰:
于学到究竟,善断诸疑网,今请学所学,修学为我说。
大仙应善听,学略有三种,增上戒心慧,于彼当修学。
应圆满六支,四乐住成就,于四各四行,智慧常清净。
初善住根本,次乐心寂静,后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
先净乐静虑,及于谛善巧,即于诸谛中,应生远增长。
于诸学处中,有四趣三所,远离于二趣 于二趣证得。
二安住二种,一能趣涅槃,渐次为因缘,纯杂而修习。
最先离恶作,最后乐成满,诸学是为初,于此学聪睿。
由此智修净,净生乐成满,诸学是为中,于此学聪睿。
从此心解脱,永灭诸戏论,诸学是为尊,于此学聪睿。
若行趣不净,亦趣于善趣,是行说为初,当知此非共。
若行趣清净,非诸趣究竟,是行说为中,当知亦非共。
若行趣清净,于诸趣究竟,是行说为尊,当知此必共。
若有学无学,当知并聪睿,若有学无学,当知并愚夫。
若弃舍摄受,亦断除粗重,及现见所知,是受持三学。
若有缘无缘,亦细粗显现,由受持远离,言发悟所引。
初学唯有一,第二学二种,第三学具三,慧者皆超越。
不毁坏尸罗,于学誓能顺,轨范无讥论,于五处远离。
若无犯出离,无恶作恶作,于彼学寻求,及勤修彼行。
终无有弃舍,命难亦无亏,常住正行中,随毗柰耶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