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一)
2013-04-12 14:35:37 来源: 作者:实叉难陀译 【 】 浏览:2760次 评论: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梵行品第十六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僧戒,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死尸,则为虫聚。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伸俯仰。若语是梵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唇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喻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为空寂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别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随顺是法耶,无所得是法耶。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阇梨是戒耶,剃发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观已。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著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复应修习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处非处智,过现未来业报智,诸禅解脱三昧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智,种种界智,一切至处道智,天眼无碍智,宿命无碍智,永断习气智。于如来十力一一观察,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咨问。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即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法慧菩萨言。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遍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过东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世界无有能得知其边际。又第二人于一念顷能过前人阿僧祇劫所过世界,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过诸世界,是诸世界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往尔所世界得了知故,发菩提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所谓欲了知妙世界即是粗世界,粗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秽世界即是净世界,净世界即是秽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别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体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无体性。欲以一念心尽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无障碍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劫数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数。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成坏劫数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劫尽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有佛劫与无佛劫平等,无佛劫与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说佛,不可说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发心大誓庄严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诸解差别,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解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知一切差别解无边故,一众生解无数众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说差别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众生海各各差别解,尽无余故。欲悉知过现未来善不善种种无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来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无上解,有余解无余解,等解不等解差别故。欲悉知有依解无依解,共解不共解,有边解无边解,差别解无差别解,善解不善解,世间解出世间解差别故。欲于一切妙解,大解,无量解,正位解中,得如来解脱无障碍智故。欲以无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众生界,一一众生净解染解,广解略解,细解粗解,尽无余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别解,自然解,随因所起解,随缘所起解,一切解网悉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念念如是经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诸根差别,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诸根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根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根种种差别,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诸根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所有欲乐,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欲乐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欲乐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种种方便,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种种方便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方便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 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广说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心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尽法界虚空界无边众生种种心,乃至欲尽知一切心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业。广说乃至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业,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业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众生业,乃至欲悉知一切业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烦恼。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烦恼种种差别,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烦恼差别。如是复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烦恼差别,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净治一切诸杂染故。欲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欲尽知贪分烦恼,瞋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欲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余故。欲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欲悉知蓋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以诸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幢幡伞蓋,及僧伽蓝上妙宫殿,宝帐网幔,种种庄严师子之座,及众妙宝,供养东方无数诸佛,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恭敬尊重,礼拜赞叹,曲躬瞻仰,相续不绝,经无数劫。又劝彼众生悉令如是供养于佛。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无数世界众宝所成种种庄严。一一塔中各有无数如来形像,光明遍照无数世界,经无数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余无能测。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六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