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料简有二。初解二利。后解四相。
论。念住者。即诸如来三不共念住。谓御大众时。于一切种烦恼不现行具足中若定若慧。广说如前。何等为三念住。所谓大师哀愍一切欲求义利起大悲心为诸弟子宣说法要。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此能利益此能安乐此能利益安乐。尔时若有诸弟子众恭敬听闻。闻已谛受。住奉教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如来于彼不生欢喜。心不踊跃。但起大舍住念正知。随诸圣众所应修习教诫教授。是名初不共念住。又复大师哀愍一切欲求义利起大悲心为诸弟子宣说法要乃至此能利益安乐。尔时若有诸弟子众不恭敬听闻乃至不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如来于彼不生恚恨不舍保任心无怅恨但起大舍乃至广说。是名第二不共念住。又复大师哀愍一切欲求义利起大悲心为诸弟子宣说法要乃至此能利益安乐。尔时一分弟子恭敬听闻乃至精进修行法随法行一分弟子不恭敬听闻乃至不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如来于彼不生欢喜乃至心不怅恨。如是三念住显大师御众时随其次第于一切种爱恚倶烦恼并习气不现行具足中所有定慧等为体。
述曰。念住有三。一标。二牒。三结。舍念正智为体。中唯念者。
论。不护者。即三不护。谓大师御众时于随所欲教授教诫方便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广说。何等为三。如经言如来身业清净现行。无不清净现行身业可须覆藏谓勿他知我之所有。语业意业现行亦尔。由彼大师心无惧虑。善御所化一切大众。随其所欲。自然强力折伏摄受教诫教授。方便具足。
述曰。不护亦三。标。释。结。不护即三业。
论。无忘失法者。谓于一切种随其所作所说明记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广说。此中显示依化事门。于随所作等念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是无忘失法。
述曰。无忘失亦念。
论。永断习气者。谓一切智者。于非一切智所作不现行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广说。此中显示一切智者。于所有能表有余烦恼所知障身语所作不现行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是永断习气。
述曰。断习是真如。能断谓正智。所起用谓三业。
论。大悲者。谓于缘无间苦境大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广说。此中显示于缘一切三界有情无间一切种苦境大悲住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是名大悲。
述曰。大悲。无嗔无痴为体。如五十七。
论。不共佛法者。即十八不共佛法。彼复云何。谓于不共身语意业清净具足中。于所依及果根未得不退具足中。于不共业现行具足中。于不共智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广说。
述曰。不共法有四。初标废立。次解名。次别释。后释前标。
初文有三。初标。次征。后明废立。
论。何等十八。如经言如来无有误失。无卒暴音。无忘失念。无不定心。无种种想。无不择舍。志欲无退。精进无退。念无退。定无退。慧无退。解脱无退。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隨智而转。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知过去世无著无碍。知未来世无著无碍。知现在世无著无碍。建立彼相。如经广说。如来无有误失者。谓阿罗汉苾刍虽漏已尽为乞食故出游城邑。或于一时与恶象恶马恶牛恶狗等共为游止。或于一时践蹑业刺齐足越阬。或于一时入女人家不依正理而作语言。或于林野舍弃正道而行邪径。或与盗贼猛恶兽等共为游止。如是等误失事阿罗汉犹有如来永无。无卒暴音者。谓阿罗汉或于一时游行林野迷失道路。或入空宅扬声叫唤。发大暴音。因不染污习气过失辄露唇齿而现大笑。如是等卒暴音阿罗汉犹有如来永无。无忘失念者。谓阿罗汉犹有不染污久远所作久远所说忘失忆念。如来永无。无不定心者。谓阿罗汉敛心方定出即不定。如来于一切位无不定心。无种种想者。谓阿罗汉于有余生死起违逆想于无余涅槃起寂静想。如来于生死涅槃无差别想。由住第一大舍故。无不择舍者。谓阿罗汉不以智慧简择弃舍有情利益事如来无此等事故。无不择舍。又阿罗汉于所知障净有未得退。谓志欲退。精进退。念退。定退。慧退。解脱退。如是六退如来永无。又阿罗汉或于一时善身业转。或于一时无记身业转。语业意业亦尔。如来三业智为前导故随智而转故无有无记。智为前导者智所等起故。随智而转者与智俱行故。又阿罗汉苾刍。于三世所知事不能起心即解故智见有著。不能一切悉解故智见有碍。如来于三世境暂起心时即遍知一切是故智见无著无碍。十八中前六。于不共身语意业清净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为体。无有误失依身清净说。无卒暴音依语业清净说。无忘失念无不定心无种种想无不择舍此四依意业清净说。志欲无退乃至解脱无退。此六于所依及果根未得不退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为体。所依谓志欲。果谓解脱。根谓精进等。一切身语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此三于不共业现行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为体。知去来今无著无碍。此三于不共智住具足中所有三摩地等为体。一切种妙智者。谓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云何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谓于蕴等自性差别相。通达一切差别边际智成满故。
述曰。一切种妙智五十说。能知三事。义非义俱聚。
论。云何引发如是等功德。
述曰。云何引发下第三总释所作业有二。初所依。后作业。初中。初问。后答。
答有二。初辨所依。后又如是功德下辨作用自性。初中有二。初明所依得人。后结成三。此中显示下是。
论。谓依止清净四静虑。若外道。若声闻。若菩萨等。引发四无量五神通。多分依止边际第四静虑。若声闻。若菩萨。若如来等。引发所余功德。
述曰。初中有三。初明内外共法。次明大小乘共法。后明引发所因。
论。何因引发如是功德。谓依止静虑。数数思惟。随所建立法故。此中显示如是等功德引发所依止。能引发补特伽罗。能引发方便。云何能引发方便。
述曰。后中有三。初标三所显示。次问引发方便。后明彼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