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二十六(五)
2012-10-06 20:50:46 来源: 作者:沙门窥基撰 【 】 浏览:5356次 评论:0
       论。不还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七第八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一来果后已断欲界暖上暖中品烦恼。及住彼断道。建立此故。
       述曰。不还向如一来向准知。
       论。不还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九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彼永断欲界暖暖品烦恼。断道究竟。建立此故。问。若已永断一切见道所断烦恼。及已永断欲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得不还果。何故但言永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耶。答。最胜所摄故。云何最胜。由此五结能为下趣下界胜因。故名最胜。所以者何。下趣者。谓那落迦。旁生。饿鬼。下界者。谓欲界。以萨迦耶见戒禁取疑为最胜因。令诸有情不越下趣故。以贪欲嗔恚为最胜因。令诸有情不越下界故。
       述曰。不还果中其超越人。如前说不伏断上界惑等。亦如前说。身见戒取疑下三趣因虽见道断。以此处断苦集故说人天。由贪嗔为因故说不越下界。虽见道时亦断。此修道中从究竟尽故。言三结收见惑一切尽。言贪嗔收修惑一切尽。以二处断苦集那含是一处集故。又超越人见修俱时断故说。或其次第人应不言断五下分结。以此义故。如前说胜。如显扬第十九说伏惑等。未见文。此第三果下界不经生成有行等那含以欲界未经生故。先以曾润生圣厌生苦即不生上界。如下广释。又不断第七中惑及第六识中我见。如别章及第一卷抄。
       论。阿罗汉果向补特伽罗者。谓已永断有顶八品烦恼。安住彼道。
       述曰。第四向人亦次第断惑者。非伏惑入见道者。如前说。成上流等。随所断地则不受生。即第三果带果行向等。如第二第三向等准释。如伏惑入见谛不断种。即无带果行向人。唯有次第向人。若超越断惑人。作带果行向人故。
       论。阿罗汉果补特伽罗者。谓已永断有顶第九品烦恼。安住彼究竟道。问。若阿罗汉永断三界一切烦恼。何故但言永断一切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耶。答。最胜所摄故。云何最胜。由此五结是取上分因及不舍上分因。故名最胜。所以者何。由色无色爱。取欲界上色无色界生故。由掉慢无明不舍此上生故。以爱慢疑上静虑者为彼所恼故。
       述曰。第四果中。五上分结。若二处断苦集即说一切结尽。不尔。唯说上分结。二界爱为二分。无明掉慢为五。以增胜故。唯取尔数。如论文言疑者。以疑说无明。于疑时无明增故。或法执疑。即疑杌为人。是无明体。非疑使也。如前第九卷四无记根中说。此果及前三果向等悉皆通随信行法行等。此第四果离后六种无学及倶慧解脱人外无体。广释如别处。其断烦恼生上界。广如第二卷灭定中论。
       论。极七返有补特伽罗者。谓即预流于人天生。往来杂受极至七返。得尽苦际。
       述曰。极七返中。大乘无别文。广如毗婆沙。一名妨。问曰何故名七生。以极生不过七故。二应多妨。问曰何故作是说。述曰以人天中生有并中有合有二十八。以本有等而言皆不过七生。如三转十二行法轮一谛有十二行合四十八行。以一谛各十二不过十二故但说十二行轮。此亦如是。三应至八妨。问曰何故但七不至八耶。答增减者皆有疑不以疑故述于法。以业力故唯受七有。以圣道力故不至第八。若七步蛇以四大力得七步毒力故不至八。若又至八者便是佛法外在凡夫身必受八生等业。今得非择灭唯有七生在。如世人中七世相是眷属若过七生者以非佛眷属。于增上忍除七生外一切生得非择灭。若不尔一一业受无量生故。此据决定性人为论。或有不满七乃至天二生人一生人二生天一生。说极为论故有七生。四若数得道生应有二十九生不名七生妨。以七生合有二十八故违施设论。彼云须陀洹受二十八有故。若以此义即不说得道生人中得道天上涅槃。天中得道翻入即是五七生中若起圣道应有入涅槃。妨七生中得起圣道以业力故不入涅槃。此圣道非断惑但游观故不入涅槃。六若有佛在世七生满已成阿罗汉应出家相若无佛世应无出家相妨。以罗汉必受出家相故。若无佛世要当于余法中出家方得果。有义在家亦得果。得果已不住家于余法中出家受法服。有五百辟支本是声闻于彼出家亦得若无如前说。如俱舍论若佛不出。在家得罗汉果已必不住家法尔必得比丘威仪。又有说或作别道人威仪。七九品业共润生建立诸果过去何润生。法师云古有二说。依法师云景法师休法师说以十四生为论。上三品类共润四生中三品类共润二生下三品类共润一生。上上品独能润十四生中四生。上中上下共润四生。中上品独润二生。虽复共润皆有润四生之义故云类共润四故。虽断上中品时上下品独有二生自力羸上第独借力。中中中下共润二生如上三品释。下上品独润一生。下中下下共润一。义曰。若断三四品余二生三生。明知断上三品时有三生在若断中上品时余二生在。故知上三品润四生断时四生无但有三生在。若断中上时余二生在故知能润二生。若乐慧不还等准应知。妨曰。上中上下既共润四生。何故断上中时上下品仍润二生既独能润二生何故言共。如前解并以强弱道之。强独润弱共润。又上中上下中上三品润生既等云何名三品。休师云。法师云念师说以七生说上上润二生上中上下共各润一生。虽断上中时上下仍润一生。中三品本无位故一切法但有上下。故中三品或分属上或分属下。中上品属上品故犹润一生。中中中下共润一生以属下故。粗者同上三品细者同下三品。下三品共润一大生。润既尔。损亦尔。若以中品无别位属上下者。其上中上下二品有别位。何故相似润一生。八若唯有七生。一来应无回向大不定性人妨。述言七返者有二种。一决定性人如前说。二不定性以得初果时未回心合是七生人已依生故。虽七生已回心以从因说亦是七生者。若不定性回心向大。如佛地论第二卷或更不经生则受变易报。云何作或得第四禅地无漏边定润变易生故。或九品业前忍时虽得非择灭以大乘非择灭法更得受生故。更经多生受分段变易报方得佛果。广如佛地论第二卷同是七生必润不润生者非。若预流果经生者是不润生者非。
       论。家家补特伽罗者。谓即预流。或于天上。或于人中。从家至家。得尽苦际。所以者何。即预流果进至一来果向。或于天上。或于人中。决定往来。极受二有。方般涅槃故。
       述曰。家家中。大乘无文。断一二三四品俱家家相。若五必六。若六即一来故。论云。极受二有。未由烦恼品故生。如极七返有九品并在或受一二生岂由惑品润也。又断七八时犹有一生故亦可一来。无有断五必断六理。如超越果有断五入圣者故。答曰。一间唯出欲界。故无断五品忍不至六。今解有之故亦无妨。唯断二三品润生者是其润生如前说。二。不说断五及初二品润生妨。(应在第三) 。述曰。若断一二品即润生者。今谓无此人。以论文不别立贤圣故。如大智度论断一二品润生者名中间须陀洹。今大乘不立。以无此人故。彼随顺文。岂以不立即无此人耶。如无色那含难。述曰。无色即此中乐定上流是何故为例。复是难不可以一例多人。然若断五品必增断第六。第六法羸劣故不能作留难。趣果心猛。非余三四品等为例。以不趣果故。彼惑作留难故。惑体強故。三。云何家家。(应在第二) 。家家有二种。即如大论二十六云。有二种。一天。二人。即如下引。一人中家家。谓人中生。或一天下二天下三天下生。或一天下一家二家三家生。二天中亦尔。或生一天二天三天。或生一天一家二家三家等得圣。四。家家因缘。具三缘故方名家家。阙一不可故。杂心云。若断三四种。一断结成就彼对治。二以根谓无漏根余二生三生。三以业既为润生。不同断二品五生在断三品二生在广如前说。五。圣人造业不。义曰。不造总报造别报。如说世尊说弥勒成佛时事。会中有未离欲有学人闻是说已皆共立愿使我闻见是好妙事已方般涅槃。此云何通。答曰。此须臾时于所须物无所乏少不为苦痛所逼而有所愿。若为苦痛所逼于一切生处更无愿求。我若能如鸟飞于空者愿于今日而般涅槃。若作是说圣人不作欲界受身造业者。彼作是说彼家家。若二生三生造业者于凡夫时若断三种四种结。或凡夫时断谓先世间。或圣人时断谓因得无漏故。复有说者圣人作欲界受身造业者。家家须陀洹造二生若三生必受总业或凡夫时造或圣人时造。断三种若四种结或凡夫时断或圣人时断。今大乘凡夫时用六行非永断心伏故在忍位亦可尔。设有此义无妨造业。唯凡夫时非圣人时。六。初二三果若经生生上界者。不厌生死妨故。义曰。一间种子谓此间得正决定。此间毕竟谓一间漏尽乃受七有家家一来果一间现般涅槃。如此圣人不生色无色界。以圣道旧住身品厌生处故。圣人易世必有三事。一不退。二不练根。三不生色无色界。七。释妨难。谓合有现般。谓此身得果此身般涅槃。论今不立理实有之。今义思不越四果。即前四向果中收。所以不立。若不以此义。则别合立之。此人果上不经生。非七生。向中不受生。非家家。更不经生得果。非不定故合立之。又合立不定般。于后果后向中经生得涅槃者。此名不定。初果人住果经生虽不满七及虽未受生决定作七生。此人七生所摄。且如上流住欲界梵天。虽未流者亦名上流。决定上流故。若家家因缘具决向中受生。虽未受生亦名家家。前三不摄于后向中经生已去身第三果等者。今以义准得皆名不定。文虽不说。理必有之。以此推寻。二皆全有虽尔。今立二十七贤圣。不立有此二人。如不定般人。谓约第二向断一二品及先断五品人见谛经生是。今大乘决定无有此人。如前释。若有何故不立妨。何以唯三家家等。以义准家家相。以三天下生故。广如前述。家家七返等中。古有二解。一空法师等为十四生。二余德为七生。上上损益二生。上中上下各一。中上损益一。中中中下共损益一。下三品共一生。今大乘或可不然。一切全界烦恼皆润生故。互皆相资。但由道渐上时惑渐断尽生自然少。非品定损益。故有断一品二品五品家家于理无爽。瑜伽但言天人家家。不同小乘说断惑品三缘立故。一以业。二以道。三以断结。故三四品成就彼对治。余二生三生即三缘故。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5/6/6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 下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