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种植差别者。谓于他相续中建立施等波罗蜜多。此中施波罗蜜多是财施。余五波罗蜜多是无畏施。一切六是法施。皆于他相续中种植故。
述曰。般若论云。檀度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是名修行住。无性云。施性中现有六波罗蜜多。财施无畏施法施所摄故。论云。施是财施。无畏谓余五。财非五体。故言施是财施。用余五以为无畏体。故言无畏谓余五。以别财施故不言六。即无畏财施皆名法施。故言法施通六。其用任持十八中。或总取或别取。如上会者。此文势既不简余五。三种并无畏。余六总皆是法。常所不简。即溷。相师不然差别应知。如前已会。看一行门但或皆施。故似总取。菩萨地第五抉择七十八广说。或无畏通六者。于施中一分。余五皆无畏法施。但六皆法施或义。随六中有无畏义法施义相应者即此体。不相应者随自波罗蜜之体。
论。差别显示者。谓由一行等差别显示施等波罗蜜多
述曰。差别显示中。初标。后释。
论。如有问言。若施波罗蜜多亦戒波罗蜜多耶。设戒波罗蜜多亦施波罗蜜多耶。为答此问应作顺后句。谓所有戒波罗蜜多皆是施波罗蜜多。或有施波罗蜜多非戒波罗蜜多。谓戒波罗蜜多所不摄施波罗蜜多。如是乃至以慧波罗蜜多对施波罗蜜多。皆应作顺后句。余互相望。亦如理应思。此中依始业地渐次修者说。后必待前。前不待后。是故皆作顺后句。若已串习六种顿修。皆互相摄。如菩萨地说摄善法戒者。谓六波罗蜜多。
述曰。释中有二。初以诸度相对为二四句。初后修别故。顺后句门中。摄善法戒通六种。即戒中摄善法戒摄。能令得力无畏等一切佛法名戒。即忍中谛察法忍。精进中加行或別取被甲。定中引发神通。慧中缘世俗慧或缘胜义慧。
论。若依纯杂相资助说。应作四句。
述曰。后以纯杂为二四句。初标。后解。
纯杂中唯自行不望他为纯。对他为杂。论文自有。若唯依施名纯。若对戒名杂。施得三句。余五四句。以后待前前不待后。故有三句四句等。
论。复次诸所有施皆波罗蜜多耶。设波罗蜜多皆是施耶。为答此问。应作三句。或有是施非波罗蜜多。谓所行施不回向大菩提。或有亦施亦波罗密多。谓所行施等回向大菩提。或有非施非波罗蜜多。谓除上所说法。如是乃至依慧波罗蜜多。一一皆应作四句。如理当思。复次一切行施皆能生施波罗蜜多种类福耶。此应作四句。初句谓所行施不回向大菩提。第二句谓于施波罗蜜多劝励赞美随喜庆悦。第三句谓所行施回向大菩提。第四句谓除上尔所相。如是乃至依慧波罗蜜多各作四句如理应思。
述曰。解中初施。后例。
论。复次何缘说方广分为广大甚深耶。由一切种智性广大甚深故。谓此所得一切种智性果。最广大甚深故。因受果名。是故别说方广分为广大甚深。复次何缘一分有情于方广分广大甚深不生胜解反怀怖畏耶。由远离法性故。未种善根故。恶友所摄故。法性者。谓菩萨种姓。是彼自体故。由一分有情无菩萨种姓故。心性下劣。于广大甚深教不能胜解。是故怖畏。又一分有情虽有菩萨种姓。而于大菩提未种正愿等诸善根故。于此不能胜解。是故怖畏。又一分有情虽已种善根。而为诽谤大乘有情恶友所摄故。于此不能胜解。是故怖畏。
述曰。第二大段方广违乖中有二。初不解生怖。后生解不出。
论。复次何缘一分有情于方广分广大甚深虽生胜解而不得出离耶。
述曰。后中初问。后答。
论。由深安住自见取故。常坚执著如言义故。深安住自见取者。更不进求了义经故。常坚执著如言义者。恒坚封执不了义经故。如闻一切法毕竟无自性言故。便拨一切诸法性相皆无所有。如是于余不了义经。坚执如言义亦尔。是故虽信大乘而不得出离。以大乘经由种种意说故。
述曰。答中初理答。后引证。理答中有三。初标二义。次别释二。后结成。
论。依此密意。薄伽梵于大法镜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随言取义。不如正理思择法故。便生二十八不正见。
述曰。引证中初总。后别显。
论。何等名为二十八不正见耶。谓相见。损减施设见。损减分别见。损减真实见。摄受见。转变见。无罪见。出离见。轻毁见。愤发见。颠倒见。出生见。不立宗见。矫乱见。敬事见。坚固愚痴见。根本见。于见无见见。舍方便见。不出离见。障增益见。生非福见。无功果见。受辱见。诽谤见。不可与言见。广大见。增上慢见。相见者。谓闻大乘经中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等言。不善密意。但随此言义。便生胜解。谓佛所说一切诸法。定无自性。定无生等。执著如是无性等相。是名相见。彼执著如是无性等相时。便谤三自性。谓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遍计所执自性者。谓诸愚夫于色等相周遍计度。起增益执。谓此是色乃至此是涅槃。此所执义。无实无体。唯有名言之所施设。依他起自性者。谓即此色等唯是虚妄分别自体。又因果性或异不异。圆成实自性者。谓一切法真如实性。于此三性起诽谤行。即次三见。谓损减施设见。损减分别见。损减真实见。彼如是诽谤一切种一切法时。为欲成立此邪见故。便复摄受少分道理。又于所有开示离言诸法实性了义契经。广设方便。皆悉转变令顺已见。如是二种。即次二见。谓摄受见。转变见。彼又起如是见。若依此见。行善不善。定皆无罪。无有过失。一切所行。皆归妙善。先所积习一切障垢。皆得出离。如是二种。即次二见。谓无罪见。出离见。彼如是执自见已。便于此见相违安立蕴等诸法声闻藏中。妄生轻毁。又于不信如是邪见声闻人等。深生憎嫉。如是二种。即次二见。谓轻毀见。愤发见。彼又随顺自恶邪见。谓我当建立如实空无相无愿。于非彼相起彼相想。而于彼相颠倒建立。又作是思惟。若能悟入如是法性。或令他人一切皆生无量功德。如是二种。即次二见。谓颠倒见。出生见。若他于彼所起恶见。如理诘责。彼于尔时。竟不乐欲建立自宗。反以机弄妄理诘责于他。如是二种。即次二见。谓不立宗见。矫乱见。彼又起如是增上慢。谓若能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恭敬诸佛世尊。如是见者。名敬事见。诸有善达无倒法性者。为令舍离彼恶见故。虽以种种真实成立道理方便开悟。坚守愚见。会无舍心。谓唯此真。余并邪妄。如是见者。名坚固愚痴见。如上所说诸见所有习气粗重。是名根本见。为欲开示如上所说十七种见诸过失门复说余见。谓即相见名于见无见见。此实坚执无性等相。而起不执一切相想故。即损减施设见损减分别见损减真实见名舍方便见。由彼诽谤一切法性于勤精进起无用想故。即摄受见转变见名不出离见。非方便修学不能证果故。即无罪见出离见名障增益见。所行邪僻无容尽障故。即轻毁见愤发见名生非福见。由于正法同梵行所起邪行门便能引发大衰损故。即颠倒见出生见名无功果见。由所安立非正法性授者受者俱不能证胜进果故。即不立宗见矫乱见名受辱见。非理兴论。无宜得胜故。即敬事见名诽谤见。所不应说强增益故。即坚固愚痴见名不可与言见。邪执空者不应与言徒设多辞终无所益故。即根本见名广大见。由此当来诸恶见类转增广故。即上所说二十七见。皆名增上慢见。并能发起虛妄无实增上慢故。此云何知。由彼经中。即次后说。如是诸见。十七即十。十即十七。二十七即一。一即二十七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