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后是故世尊因住法苾刍下。引经释成前住法义。有三。初引经证。若有具得下。论结。不舍瑜伽下。牒释。
▲ 第四大段明菩萨藏法中。文复有六。初广明名体。第二明乖违方广。第三释方广密意。第四明了抉方广。第五明方广果。第六明方广生福。初中有二。初明自体。后明方广名。明自体中有二。初略。后广。略中初问答波罗蜜多藏。后问答说处。
论。复次何因缘故。十二分圣教中方广分。名菩萨波罗蜜多藏耶。
述曰。初问中。问何因缘故。十二分教之中方广一分名菩萨波罗蜜多藏也。波罗蜜多行也。藏者。教也。因方广分。名波罗蜜多之教也。据实诸分非不此藏。方广全故所以遍说。
论。由此分中广说一切波罗蜜多数故。相故。次第故。释辞故。修故。差别故。摄故。所治故。功德故。更互抉择故。问。于何处说。
述曰。广释中有二。初问。后答。
论。答。如经中说。大乘者即是菩萨波罗蜜多藏。云何宣说波罗蜜多数相次第乃至更互抉择。数有二种。一计算数。二决定数。计算数者。谓六波罗蜜多。决定数者。谓波罗蜜多数唯有六。不增不减。何以故。一切菩萨道略有二种。一增上生道。二决定胜道。如其次第。三三慑故。所以者何。增上生道有三种。一大资财。二大自体。三大眷属。施波罗蜜多感大资财果。戒波罗蜜多感大自体果。由持净戒生善趣中得尊贵身故。忍波罗蜜多感大眷属果。能行忍者一切众生咸所归附故。决定胜道有三种。一伏诸烦恼修习善品方便。二成熟有情方便。三成熟佛法方便。如是三中随阙一种菩萨决定胜道必不成就。成熟有情方便者。谓静虑波罗蜜多。依此发神通成熟有情故。复次波罗蜜多。是无住处涅槃方便故。其数唯六。所以者何。由诸菩萨为翻住涅槃故于生死中摄增上生。为翻住生死故即于生死而不染污。是故前三是得增上生方便后三是不染污方便。随其所应如前应知。不染污方便者。由精进故修习对治。由静虑故伏诸烦恼。由智慧故永害一切烦恼随眠。复次为摄益一切有情故。对治一切烦恼故。波罗蜜多唯有六种。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由布施故引摄资财方便摄益一切有情。由持戒故不起侵损逼迫恼乱方便摄益一切有情如其次第不毁坏他财身心故。由忍辱故堪受侵损逼迫恼乱方便摄益一切有情由堪忍他侵损已财等故。由此三种善能摄益一切有情。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而依善品修彼对治。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智慧故永害随眠。由此三种善能对治一切烦恼。
述曰。六度福慧相摄门。智度论等多论不同。更问广辨。且如此中论文云。由勤故修习对治。由定伏惑。由智断惑种。此中据实义解。如八道七觉等中种种不同。略如前会。其余相收。更待思问。
论。相者。谓诸菩萨波罗蜜多相。云何施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舍一切时所有身语意业。如是由种姓故。愿故。意乐故。事故。自体故。显施波罗蜜多相。种姓者。谓菩萨法性。愿者。谓菩提心。意乐者。谓悲导心。事者。谓舍诸所有。自体者。谓身语意业。
述曰。于中二门。初明五相。后明四相。唯识有七。同解深密。摄论有六种相。菩提心中收。此中有五。第五三业自体非相貌是体相二种合说。唯识摄论等但说相貌所以不取体体自有别门故。又善三种一巧便胜二回向胜三清净胜此三愿中收故。以别出体故此合也。又唯识论不言种姓唯说六者。二乘无性应成到彼岸。又以后说四相明不定回向等。
施相中种姓谓法尔种性。愿谓发菩提心。即有种姓此通余五。如仁王经性在十行。施自体如文以三业为体。或有以慧为体。据实是无贪善根性。初三业及慧出体者。此上出体非约实自体为论。如下第十二卷说六种体。其定慧中先辨自性后相求故。
论。云何戒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受持一切菩萨戒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忍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堪忍安定受诸怨苦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精进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引发一切胜善法时所有身语意业。云何静虑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心恒安住。云何慧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诸法简择。复次。若所施行。依止萨伐若性。能感萨伐若性。摄受萨伐若性。能为一切萨伐若事。是名施波罗蜜多相。如是四句。随其次第。由起故。习气故。自体故。等流故。显波罗蜜多相。
述曰。四相中。初二因于果慧。毗钵舍那谓观。泛简于止。般若谓因中智。彼萨般伐谓果中之智。
四种萨伐若中言道中能感定者。前五定感其慧。
论。发起者。谓依止一切智性。凡所生起一切施行。皆回向萨伐若性故。习气者。谓能感一切智性。即所行施熏修相续。于当来世能感萨伐若性故。自体者。谓摄受一切智性。即所行施究竟圆满。尔时能办佛法身故。
述曰。言自体者乃至即所行施究竟圆满。此中二意。一义曰。以因中行施时。由慧力故。后成一切智时。其一切智种以施共成一切智。故说施能生一切智性。二义曰。智种子自是慧生。据增上缘施能助成。就法身故。亦名自体依智度论释钵罗若谓理相。后二果体用相。此中据果圆因中亦分得。如理应思。
论。等流者。谓能为一切一切智事从此后时。由受用变化身等流门。发起一切萨伐若事故。如施波罗蜜多相。乃至慧波罗蜜多相。皆应如是说。次第者。谓前前波罗蜜多。能为后后所依止故。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由施波罗蜜多串习舍施内外事故。不顾身命。弃大宝藏。受持禁戒。由护戒故。他所毁骂。终不反报。由如是等遂能堪忍。以能堪忍寒热等苦。虽遭此缘。加行不息。发勤精进。精进方便。证究竞果。成满静虑。静虑满已。由净定心如实知故。证得出世究竟大慧。复次前前波罗蜜多后后所持故。谓戒能持施乃至慧能持静虑。由具尸罗施得淸净。何以故。由行布施摄益有情由具尸罗不为恼害。是故菩萨于受施者以离恼害善能施与清净乐具故。由净戒力施得清净。如是由忍力故戒得清净。何以故。由能忍受他不饶益终不毀犯所学处故。由精进故忍得清净。何以故。由勇猛力故。久处生死不以为难。能受众生违逆等苦。由静虑故精进清净。何以故。由喜乐俱。能勤修习一切善法无休息故。由具慧故静虑清净。何以故。若由无量门。数数观诸法。能证内寂静。增长三摩地。又伽陀说。无有静虑而不因慧。复次由粗细故。波罗蜜多前后次第。所以者何。于诸行中。施行最粗。故先建立。于忍等行。戒复为粗。故次建立。乃至于慧。静虑为粗。一切行中。慧为最细。故最后立。释辞者。谓诸菩萨所行布施。所以名施波罗蜜多者。谓由大施故。离过故。离垢故。名施波罗蜜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