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无色界中何故灭定不起现前。答。生无色界。此灭尽定多分不起现前。由住寂静解脱异熟者于此灭定多不发起勤方便故。所以者何。诸圣弟子为欲安住寂静住故。于人趣等引此灭定令现在前。若已生无色界者。不由功用自然安住第一寂静解脱异熟住。不复发起方便功用求此灭定令现在前。
述曰。论云。由住寂静解脱异熟者。谓无色贪所感报四蕴异熟故名寂静。显扬十八云无色定名寂静等。问中无色界灭定不现前者。此约起依为问不约成依为问。如大论摄论等。若未建立阿赖耶识依者。于无色界不发起灭定。若建立依者即彼界入灭定。此中更会云。就小相说而非究竟极理。如唯识第七卷广。
论。软道者。谓软软。软中。软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上上。上中。上下。三品烦恼。中道者。谓中软。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软三品烦恼。上道者。谓上软。上中。上上三品道。由此道故。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软上。软中。软软三品烦恼。如是软中上品道。复各别分软等三建立九品。为显修道所断烦恼渐次断故。复何因缘软软品道能断上上品烦恼。由此烦恼于极猛利毀灭惭愧无恥者身中粗重现行。易可觉了易可分别。是故此上品烦恼犹如粗垢微少对治即能除遣。若下下品烦恼在与上相违者身中微隐现行。难可觉了难可分别。如微隐垢大力对治方能除遣。由此道理。当知所余能治所治相翻建立亦尔。
述曰。软等三道中。此谓断修惑非见惑。见惑述理生故。修惑述事起故。下智断上惑。如论文可解。下智断下惑。其理当云何。如第十三云。建立二果中以三界惑摄为九品。始欲界初品终非想始品。如是合为一品。岂不下智断下惑耶。答曰。智有猛劣。根有上下。智劣根下。如此处文。智猛根上。如十三卷。智猛根上下道望有顶初惑。还成下智断上惑。理实无违。于修道中以无相观断惑。大论五十八说。
论。方便道者。谓由此道能舍烦恼。所以者何。由正修如是道时。能渐舍离各别上品等烦恼所生品类粗重一分渐得转依。是名修道中方便道。(方便本论作加行)
述曰。加行道或有漏无漏或断惑伏惑得择灭等。如常可解。如大论六十九说有多复次。与此文无违。
论。无间道者。谓由此道无间永断烦恼令无所余。所以者何。由此道无间能永除遣此品烦恼所生品类粗重令无有余。又转粗重依得无粗重。是名修道中无间道。
述曰。其无间道又转粗重依得无粗重者。唯识二解。一云。此时犹未舍彼无堪任性正现前故。今言舍者正舍名舍。如未起杀怨想。二云。此与障种已灭名舍。
论。解脱道者。谓由此道证断烦恼所得解脱。所以者何。由此道能证烦恼永断所得转依故。胜进道者。谓为断余品烦恼所有方便无间解脱道。是名胜进道。所以者何。为断此品后余烦恼所有方便无间解脱道。望此品是胜进故。名胜进道。又复弃舍断烦恼方便。或勤方便思惟诸法。或勤方便安住诸法。或进修余三摩钵底诸所有道名胜进道。又复者为显余义。舍断烦恼诸方便道。但正思惟契经等法。或复于先所思所证法中安住观察。或复进入余胜品定。诸如是等名胜进道。又为引发胜品功德。或复安住诸所有道名胜进道。所以者何。若为引发神通无量等诸胜品功德。或彼生已现前安住。如是等道名胜进道。如是已广说修道相差别今乘义势。更辩诸道修之差别。(方便论本作加行)
述曰。胜进道中。大论云。或有无间为断余品修加行道。此于前品名胜进道。于后所断名加行道。此论云。为断此品后余惑所有加行无间解脱道望此是胜进。此论据实论远近后三道皆前胜进。大论约一道邻近显说。并出此观后別起加行趣心语非于一观即起九品道语。又此中第二复次有三释。前二皆云或勤方便。六十九或有无间中云解言或住放逸。此论言或勤方便彼言或住放逸者。此论牒解中或复于先所思所证法中安住观察故言或勤方便。彼论更有解云。或有无间不修方便。但于前品生知足想不求胜进。即与此文同。彼论放逸之言。别复次释。彼论更解云。或于已断以观智而更观察。亦与此文相当。虽尔彼论言已断。此论云所证。亦有相违。取前复次释胜。设尔立胜进道渐渐增胜名胜进道。既云或住放逸亦胜进道。此论何用或勤方便之言。细读更问。勘唯识第十及六十九有四道立为章门。
论。修云何。略说有四种。谓得修。习修。除去修。对治修。得修者。谓未生善法。修习令生。习修者。谓已生善法。修令坚住不忘。倍复增广。除去修者。谓已生恶不善法。修令永断。对治修者。谓未生恶不善法。修令不生。如是四种修差别相。随其所应。依四正断说。为得故修名为得修。由此修力得所未得诸善法故。习即是修名为习修。由此修力数习已得诸善法故。为除故修名除去修。由此修力除去现行位诸不善法故。修习对治名对治修。对治未来诸不善法令成不生法故。又道生时能安立自习气是名得修。从此种类展转增盛相续生故。又即此道现前修习是名习修。由即此道现前行故。又即此道现在前时能舍自障是名除去修。由此能灭自所对治粗重障故。又即此道既舍自障又令彼未来住不生法中。是名对治修。由已得转依于未来世安置彼障令住不生法故。
述曰。四修中得修。若小乘得修在未来。今大乘得修谓现在世种子未能生上心。修习此种令生现行。名为得修。现行之法修令增长。名为习修。如第二复次释中初地道生现行令增名为习修。安立自种展转增长名为得修。未必唯取未生现行时种子。
论。又由具四种对治故名对治修。谓厌坏对治。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厌坏对治者。于有漏诸行见多过患。谓以如病如痈等行厌坏五取蕴故。断对治者。谓方便及无间道。由彼能断诸烦恼故。持对治者。谓解脱道。由彼任持断得故。远分对治者。谓此后诸道。由彼令先所断烦恼转远离故。如是四种对治差别。是前对治修差别义。(方便论本作加行)
述曰。四对治中。此厌患对治谓有漏诸行。法师通漏无漏闻思慧等。此义不然。此中义别。闻思一向有漏。云何通漏无漏闻思慧等。断对治谓加行无间道。前解七作意中初二作意是厌患对治皆加行道。远离等三作意是无间道。今既云断对治取加行无间道厌患作意非加行道。岂不相违。释云。初二作意是加行道。是厌患对治。今此中断对治摄加行无间道者。取远离作意已去无间道。前无间望后无间是加行道故。此二并断对治。虽前二皆加行道。此中不说。以厌患对治非正断惑故。
第二复次释次十一种道五类中分二。初解五类十一道。后释修义。初文有二。初列略释。后广别解。初文复二。初列。后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