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二十
沙门窥基撰
论。如世尊说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如是经意非一切种皆不可思议。云何业异熟不可思议云何可思议。谓诸善业于人天趣得可爱异熟是可思议。诸不善业堕三恶趣得不爱异熟是可思议。由善恶业往善恶趣感得可爱不可爱异熟世间智者能思议故。由此能引发正见等功德故。即由此业感诸有情自身异熟等种种差别不可思议。谓内身等异熟有形色等无量差别难可思议。除一切智不能思议。强思议者发狂等过故。复次即善不善业处差别。事差别。因差别。异熟差别。品类差别等皆不可思议。由即此业处差别等无量无边难可思议故。处者。谓住如是处造如是业。或于城邑。或于村落。如是等。事者。谓所依事。或有情数。或非有情数。因者。谓善不善根如其所应。异熟者。谓异熟内身。品类者。谓种种差别无量品类。又有种种外事差别能感业用不可思议。由何等业感棘刺等锋铓铦利。如是等类堕在世间不思议摄思议世间佛所制故。又末尼珠药草咒术相应业用不可思议。末尼相应业者。谓月爱珠等能出水等业用难思。药相应业者。谓执持此药藏隐形等。咒相应业者。谓诵此咒便不烧等。术相应业者。谓由彼彼术故治热病等。
述曰。如世尊说有情业异熟不思议。下业中大文第三明可思议不可思议等业。于中有二。初解世间。后解出世间。世间中有三。一解业异熟果。二解外增上果。三解末尼等世事。
初解业异熟中有二。初释经业异熟不可思议。后处等不可思议。初中复二。初举经。后正释。
论。又诸观行者威德业用不可思议。云何彼心威德力故。能动大地升虚空等。又诸菩萨自在业用不可思议。所谓命自在故。心自在故。财自在故。业自在故。生自在故。胜解自在故。愿自在故。神通自在故。智自在故。法自在故。诸大菩萨由如是等自在力故。所作业用不可思议。谓诸菩萨由命自在力。持诸寿行。随所欲乐尔所时住。由心自在力。随其所乐于三摩地入出自在。由胜解自在力。转大地等为水火等胜解自在。由愿自在力。随其所乐能引无数自利利他圆满大愿。由神通自在力。为欲摄化无量有情显示种种神通变现。由智自在力。于诸法义训释言词无滞辩说圆满究竟。由法自在力。以无量种名句文身建立素呾览等无上教法。随其所应乃至一切有情于一时间能令彼心皆大欢喜。又一切佛所作诸佛应所作事业用不可思议。云何如来到于究竟无功用处。证得清净一味法界。诸佛世尊之所应作利益安乐诸有情亊随时如应皆能成立。如是诸佛及佛境界不可思议。
述曰。出世间中有三。初明二乘等十八变。次明菩萨等十自在。后明佛所作等。
十自在以五门分别。一出体。既以六度为因。准依无性第九。并以后得智为性。彼释智自在云。谓随所有种种言音现在前故。故知唯后得。若准天亲第九释智自在云。谓通了知一切尔焰名智自在。尔焰即通真如故。此论又云由智自在力于诸法义等圆满究竟。既于义究竟故准二论可通正智。余九事慧。此一通事理二慧。无性依随欲而说法故。唯取辞无碍解智为智自在。天亲依要达境遣而方空故。取二智为智自在。此论依成四碍解后方说法亦通二智。理不相违。此通事出体。其别出体。其命财业生通法六。说以后智为性。其心一种。依天亲论彼谓于生死时无染污唯以心为体不被染故。此论唯以定为体于三摩地入出自在故。无性通以心定二法为体。故彼论云谓于生死无染即心也。又随意乐能正为他引摄众具于中自在运转其心即心即定也。或无性意亦唯取心唯此论取定合二为体。其胜解如名为体。愿以欲解二为体。智自在者。如通出体。二释名者。命财业生法。五俱说为名。依主释。余五持业。若取智为体。唯通智二种持业。余八依主。三辨相。此论解智胜解神通法四种。与诸论不差。心自在者。此论据定能持心从所依为名。天亲无性。心体不染。财自在者。引摄众具资生什物。天亲云于食等十种众具自在。业自在者。谓于诸业得大自在。唯作善业。非恶无记。及于其中劝他作故。天亲云。业生二种。谓此能摄彼能生因及所生果故。由身语业自在而转。随所欲生业现前故。生自在者。随欲往诸趣生故。唯业一种二类不同。一天亲之论乃说菩萨更作业。此意乃非说异熟因。但由作漏无漏业故。不为生死业烦恼所拘。或二。正由佛唯作无漏善业。业者佛之作用。以说财生。与无性不别。唯愿自在。天亲无性皆云由昔精进随所作究竟故。于今时所愿皆得。此论乃以大愿引愿。谓彼二论依愿遂心。此论据愿遂愿。愿遂愿故说皆遂心。遂心者由愿遂愿故。又彼二依佛愿自在。此说菩萨故不相违。唯智自在。三论不同。如出体中已辨其相。第四明因。初三施因。法无畏财施次第配。次二戒因。后二智因。中三如名摄论第九说。第五问答分别。问。何故摄论说佛具十自在。何故此中说菩萨得彼约圆成。此说分得。若据少分。初地即得。若据彼彼增。随地亦差别。初地虽得。未名自在义少分得。四相业智自在是何所摄。又何故说第八地得此唯二名。非法身起自门故。问。何故唯说十自在。十地论云。治十怖畏故。命对死畏。心对烦恼畏。财对贫穷畏。生对恶道畏。愿对求不得畏。胜解治谤法畏。(此义稍难勘之)神通对追求时缚畏。智治处众畏。法治疑畏又五相故。六度三自在。谓器众正觉正知自在。又五无量与此相摄并如十地论。问。十地中几有漏无漏。问曰。十自在依何地有。如何修习。几自利利他报地具几。一一应通。智自在中法义训词。即四无碍解也。
论。复次。如是集谛总有四种行相。所谓因相。集相。生相。缘相。因相云何。谓能引发后有习气因是名因相。由业烦恼是能引发后有习气因故。集相云何。谓彼彼有情所集习气于彼彼有情类为等起因是名集相。由诸有情所集习气。于人天等有情类中能为相似形貌种类平等起因故。生相云何。谓各别内身无量品类差别生因是名生相。是诸有情各别内身相续决定趣生地等所有一切品类差别乃至有顶生因故。缘相云何。谓诸有情别别得舍因是名缘相。能令有情得未曾得自体舍已曾得自体故。如是名为集谛体相。
述曰。集谛何故说四行。五十六治四种爱故。谓我常乐净。初二别治。后二通治。
论。云何灭谛。谓由相故。甚深故。世俗故。胜义故。不圆满故。圆满故。无庄严故。有庄严故。有余故。无余故。最胜故。差别故。分别灭谛。
述曰。灭谛中分六。一辨体。二明深。三假实。四因果。五胜劣。六根本。
论。相者。谓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如世尊说眼耳及与鼻舌身及与意。于此处名色究竟灭无余。又说是故汝今当观是处。所谓此处眼究竟灭。远离色想。乃至意究竟灭。远离法想。由此道理。显示所缘真如境上有漏法灭。是灭谛相。
述曰。摄异门分。及本地思慧地解名色灭无余。即通三依因。十七释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