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十九(二)
2012-07-25 01:39:48 来源: 作者: 沙门窥基 【 】 浏览:4699次 评论:6
      述曰。半择迦不堪事二众中。不例无形者。一解亦例。同论文略。二云不例。以彼无男女二过故。可堪承事。有色界诸天并悉无形不遮彼受亦不失彼性故。由此返显无形不失大戒。菩萨戒中。苾芻定不失别受。此五戒随此分别。如何择迦不得近事。此等众中。五十三有三释。一男女过故。亦不得出家受具戒。二性烦恼障多故。极覆障故。三彼好人难得。此三义。不令出家受具戒。不得名近事。而不应数亲近出家众。出家众亦不应亲近摩触彼类。又亦不应如近事男而相亲善。然其所护福德。无差苾芻戒。若有六缘。不应为受。谓意乐损害等。若无此六。即可为受。近事由二缘。近住唯一缘。如于表无表章得舍缘中说之。扇搋迦。此云无根势。一生无也。半择迦。此云乐欲。乐他于已为过故。五中。初得二名。次三唯半择迦。非搋迦。一生中无男势故。后一若不被他于已为过。名扇搋迦。无根势故。若他于已为过。名半择迦。有乐欲故。不同初人。彼人一生无根势用。第五人曾有彼用。虽无其形。性势仍在。唯起彼用故。由此不被他于已为过无乐欲故。不名半择迦。不同前四人被他于已有过之时乐欲方生故。先生不生。即有乐欲他于已为过故。瑜伽说三人。此说五者。本性除去灌洒。即彼被他于已为过得不净灌洒故。五十三钞解不然。以嫉妒开人。返不说灌洒故。此论合嫉妒。故加灌洒。
      论。静虑侓仪所摄业者。谓能损伏发起犯戒烦恼种子。离欲界欲者所有远离。离初二三静虑欲者所有远离。是名静虑律仪所摄身语业性。发起犯戒烦恼者。谓贪嗔等欲界所系烦恼随烦恼。能损伏彼种子者。谓由伏对治力。损彼种子。离欲界欲者。谓由伏对治力。或少分离欲。或全分离欲。所有远离者。谓从彼犯戒所得远离性。离初二三静虑欲者。谓由远分对治力。令彼发起犯戒烦恼所有种子转更衰损。所以不说离第四静虑欲者。由无色界粗色无故。略不建立色戒律仪。
      述曰。静虑律仪断对治。唯初未至。九无间道远分。通上七根本。并中间八未至。初未至。第九解脱道。名持对治。余名远。若九品修逆次入者。如四道中说。断对治。持对治。远分等。
      论。无漏律仪所摄业者。谓已见谛者由无漏作意力所得无漏远离戒性。
      述曰。无漏律仪等。如五十三说。及章中解。
      论。不律仪业者。谓诸不律仪者。或由生彼种性中故。或由受持彼事业故。所期现行彼业决定。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罥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呪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
      述曰。不律仪中。此中有十五。瑜伽第九说十二。无此中三。谓捕鱼害牛猎鹿三种。无彼一种。谓断狱。古释云。此害牛。彼羊中摄。此鱼。彼鸟中摄。猎鹿。彼兔中收。彼说断狱。此守狱中收。所以不同。涅槃经中有十六。羊猪牛鸡。此四疲买肥卖为四。买已杀为四。即成其八。不说此鹿兔鸟三。余之七种同此。彼有猎师。摄此三。此文既说好为损等。即摄一切损水陆生命任杀之。炫卖女色以自活。杀马杀驴以活其命。应不律仪。故知捉鹿且举少分。未必尽也。不得和会。
      论。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恒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呪龙者。习呪龙蛇。戏乐自活。谗构者。以离间语毀坏他亲。持用活命或由生彼种性中或由受持彼事业者。谓即生彼家。若生余家。如其次第。所期现行彼业决定者。谓身语方便为先。决定要期现行彼业。是名不律仪业。
      述曰。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即摄涅槃疲买肥卖并买已杀。今更如贼言如是等者。为欲活命起增上思等。作此等事。悉名不律仪。故论云随应有行杀不行杀者故。缚象买取钱。我与王取物返自将活命。呪龙亦尔。或将戏乐是物自活。直尔戏不规活命者非。上来是杀生类。不与取类唯有二。邪欲类。炫卖女色強者是。谗构中。唯言离间不言諂诳。是乖亲覓财物者根本故。如作文章。绮语规财。常以活命故皆非。虽成业道。非不律仪。言不律仪者。于业道更取重者。亦有不律仪非尽寿耶。既有少分。亦有不尽寿者。或必尽寿如比丘戒。期心重者是。余非也。或虽少时作重故。是不律仪。有尽形非不律仪。以报心作故。不期愿故。此义应思生彼家。生余处。如五十三及唯识枢要第一卷解。
      论。非律仪非不律仪业者。谓住非律仪非不律仪者所有善不善业。若布施爱语等业。若殴击等业。律仪不律仪所不摄故。名非律仪非不律仪。又业差别有三种。谓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顺乐受业者。谓从欲界乃至第三静虑所有善业。顺苦受业者谓不善业。顺不苦不乐受者。谓第四静虑已上所有善业等。
      述曰。三受报在地。有说欲界第六舍报命终心。有下地舍报。不许第六报心舍受命終即无者。如对法第一卷二说。
      论。复次。业差别有三种。谓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顺现法受业者。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益。必得现异熟。如从慈定起。从无诤定。灭尽定。预流果。阿罗汉果起。亦尔。又于佛为上首僧中造善恶业。必得现异熟。又有余猛利意乐加行所行善不善业。亦得现异熟。所以名为现法受业。若业于此生作。即于此生熟故。
      述曰。三时业中有三。初列名。次释所以。后于此业中从初熟位等释妨难。顺现法受业中有二。初论本举三四类。后释论师解名所以。本疏四门分别。一出体。大乘并思为三业体。宜显思差别。或五蕴四蕴。如理应准。二释名。总名别名。总名可知。谓取三时异熟业。别俱总称。亦名异熟。别名者。谓顺现法受业者。法谓道理。顺现在道理受之业。受者异熟。其业为能顺。受为所顺。即现受之顺。即顺受之业。依主释也。以生后俱有总别异熟。不标法名。现为别果。简别于彼。加之法字。或举初例中。何妨并有。余顺生受业。准此应知。第三感总别报。以善不善历五趣感总别。总别之体。并显感十二处多少胜劣。分别思之。然有不同处。如鬼畜何废五根等。亦善业感。其人天五根等。亦有不善业招。应思之。第四诸门义异。一明世得报。因果定同异世。若诸部对之。然有差别。彼若大乘。异时为非。二明报业成熟不成熟有因时有果。有果时有因在。亦对诸部论之。三约界分别。三界身受自他界异熟。亦对诸部。四明得报及时定不定事。此中应知定不定从何为名。有二说。一云依一切故。阿罗汉犹受不善业。已转依不受者入无余依故。二云依未得果。得果名转依。已前可定。纵阿阇世王。由对治力亦名转依业不决定。若无胜缘转依。业决定故。故六十云。预流等恶趣业皆尽等。此中应知。第五业之轻重。如六十卷。初明轻重业相。应知作不增长等。亦如六十。此中顺现受业。初慈定等五。第六十云慈者。于一切有情第一利益安乐增上意乐住起故。所以得现果何故不说悲者。旧钞有一解。今解不然。慈与乐深。不行损时定不杀故。悲虽不杀。亦废损而不与乐。故慈胜非余。如慈。无诤等亦尔。六十云。无诤从于一切有情将护他心住起。故重。胜愿智等。灭定从第一寂静涅槃乐相似圣住起。故胜一切有心定。此名因位。若在果位。设不入定亦受现报。预流果初。得一切不善不作律仪。故胜后有学。彼非初故。五极清净相续究竟。谓阿罗汉及佛为首大比丘僧。即摄此初中第五及第二佛为上首等其独觉亦在彼类。瑜伽第九有二因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二十 下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