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十八(四)
2012-07-14 17:17:33 来源: 作者:沙门窥基撰 【 】 浏览:5594次 评论:8
      论。又十不善业道异熟果者。于三恶趣中。随下中上品受旁生饿鬼那落迦异熟。等流果者。各随其相。于人趣中感得自身众具衰损。谓从恶趣没后生人中。由杀盗等。各随其相。感得自身众具衰损。所谓寿命短促常贫穷等。如其所应。增上果者。各随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损。谓杀生等各随其相。感稼穑等外事衰损。所谓外具乏少光泽。是杀生增上果。如是等。如经言于一切十不善业道修习多修习故。生于那落迦旁生饿鬼。是彼异熟果。若得来此人同分中。由杀生故。今得短寿。不与取故。乏少财物。欲邪行故。妻不贞良。虚诳语故。多被诽谤。离间语故。亲友乖离。粗恶语故。恒闻不如意声。杂秽语故。言不威肃。由贪欲故。贪转猛盛。由嗔恚故。嗔转猛盛。由邪见故。痴转猛盛。诸邪见者痴增上故。是彼等流果。由极修习杀生业故。一切外事乏少光泽。不与取故。多遭霜雹。欲邪行故。多诸尘坌。虚诳语故。多诸臭秽。离间语故。高下险阻。粗恶语故。其地咸卤硗确秽恶。杂秽语故。时候乖变。贪欲故。果实甚少。嗔恚故。果味辛苦。邪见故。果味辛苦或全无果。是彼增上果。又十善业道异熟果者。谓于人天趣中。受人天异熟等流果者。谓即于彼处。各随其相。感得自身众具兴盛。增上果者。谓即于彼处。各随其相。感得外事兴盛。如不善业道建立异熟果等三种差别。如是有漏善业道于人天中三果差别。如其所应。亦当建立。又善不善业于善趣恶趣中感生异熟时有二种差别。谓招引业圆满业。招引业者。谓由此业能牽异熟果。圆满业者。谓由此业生已领受爱不爱果。
      述曰。先后不善业果中。初论本。后释论。师别配属三业。下中上受恶趣果。此总别果通论人天亦有不善别果故。此中虚诳语故。多臭秽。与粗恶语合说得果。不尔。如何得臭秽。然有诳即离间。亦有粗即杂秽。便成二业为一业耶。准六十云。亦牵亦杀。增上似一。前后生二。此语业道。其必同时。彼要移处命断等异。故成二也。然窃他处独杀之。不移本处。二业俱成。不同瑜伽。此中三果与瑜伽第九及六十相异。应勘会之。其等流果。多分增上果中假说。等流内法不与外法为等流故。如杀短命等。一切应思。
      论。复次。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一身。谓由一业力长养一生异熟种子故。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多身。谓由一业力长养多生异熟种子故。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一身。谓由多业刹那数数长养一生异熟种子故。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多身。谓多刹那业更相资待展转长奍多生异熟种子故。问。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耶。答。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
      述曰。复有一业由一业得一身中。瑜伽六十。以一刹那约现生后受为名。名现法受等。即此中第二句。
      如经言有三种业谓福非福不动业等。下第二解思业。大文有五。初标解福等三业。第二解经无明发业差别。第三解不善业道三根为加行究竟。第四解共不共业等经。第五解彼彼丈夫如是如是业还受如是如是异熟经。
      论。如经言有三种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福业者。谓欲界系善业。非福业者。谓不善业。不动业者。谓色无色界系善业。问。何故色无色系善业名不动耶。答。如欲界中余趣圆满善不善业遇缘转得余趣异熟。非色无色系业有如是事。所受异熟界地决定故。是故约与异熟不可移转名为不动。又定地摄故。说为不动。
      述曰。初中有二。初标三业。后释。释中有二。初论本师略释。后释论师问答解不动业名。释此三名。唯识第八。瑜伽第九云。福业者。谓感善趣异熟及顺五趣受善业。非福。谓感恶趣异熟及顺五趣受不善业。不动业者。谓感色无色界异熟。及顺色无色受善业。何故善业得顺五趣。二释如唯识疏及第九瑜伽钞。此中色无色业界地决定者。此除中有谤。及五净居并自在天处。余一切地定故。此中转者。必上极邪见谤涅槃深所资下业。必胜无漏种种熏修。余任运业不能转故。不同欲界地泛尔随依何品诸业皆转动故。凡位持经。亦能转易况得圣道。又处可转。趣地不可转。岂欲界业趣地转耶。此解不可。或从多分。下三定业不可转故其定地摄故。因成不动。生得善相从亦名不动。定时故。
      论。问。如经中说无明缘行。若福非福及与不动。云何福及不动行缘无明生耶。答。有二种愚。一异熟愚。二真实义愚。由异熟愚故。发非福行。由真实义愚故。发福及不动行。由异熟愚发非福行者。由彼一向是染污性。无明合时。必不容受信解异熟行相正见故。由真实义愚发福不动行者。真实义即四圣谛。于彼愚痴名真实义愚。未见谛者虽起善心。由彼随眠所随缚故。亦名愚痴。由彼势力。于三界苦不如实知。便能发起后有因性福不动行。非已见谛者能发此业。无真实义愚故。是故彼业说因此生。
      述曰。第二大段解二愚发业中有二。初问。后答。答中有二。初论本。后释论师。论本中答有二。初标。后略解之。此中问。即瑜伽中十问同彼云福不动行。由正简择力而起。何因仍用无明为緣。彼文答总。不及此文。然是二愚皆应名异熟。皆应名真实义。俱不解异熟。俱不达谛真实义故。然异熟据粗果。迷相深。从增为名。真实愚于迷果义淺。不解谛理故。所以从本为称。又云据人天苦得谛理者知之。不知谛理者迷之。故名真实愚。其三恶道苦。世俗者了。今仍此迷为首。名异熟故。瑜伽名世俗苦及胜义苦。或三界苦总名异熟。不解一切苦。故造非福。唯不解四谛理。解三恶道苦果故。名真实义。不解三苦。唯在人天。狭故从本。名为粗恶。此之二愚见道断唯识第八自有诚文。瑜伽不如实知诸谛道理。若住正念。或作福业。或作有漏修行。引不动业。若不住正念。乃发非福业。故知皆见谛断。此论下文亦即见谛不造业明皆见道断。云何说异熟愚修道断耶。此但迷理。然有粗细。粗发非福。细发余二。由彼一向并染污性。非谓业唯染故。善信解粗恶异熟。或一切异熟有此正见行相。即住正念。不造非福。今既无明与非福合时。此念必不容受信解粗果异熟等之行相正见也。真实义愚中未见谛迹。虽起善心。由随眠所缚后生现行。不了三界人天细苦。便发二业。依缘起经。外道异生二业皆用四无明为缘。内生放逸。三无明为缘。不放逸。非无明为缘者。亦有随眠。为显三别。赞谛深达。不说有之。入见道中方断种故。若不尔者。十王位异熟果何时造耶。必以欲资故业而王故。或彼不动唯别异熟非总。不能感总报故。此说为非无明引十王业。往昔来不放逸时作。今资故生。此有何失。如生大自在天。
      论。复次杀生业道。贪嗔痴为加行。由嗔究竟如杀生。粗恶语嗔恚业道亦尔。杀生贪为加行者。为皮肉等故。嗔为加行者。为除怨等故。痴为加行者。为祠祀等故。由嗔究竟者。离无慈悲。必不杀害他有情故。粗恶语等。如理应知。不与取业道贪嗔痴为加行。由贪究竟。如不与取。欲邪行贪欲亦尔。问。贪欲等云何用贪等为加行。答。前说贪欲业道。于他资财决定执为已有为性。若即于此资财先起余贪。加行追求欲为已有。即立此为贪加行。若先起嗔。余勿有。此是嗔加行。若先起痴。谓于他物取为已有无有过失。是痴加行。如是所余如理应知。虚诳语业道。贪嗔痴为加行。于三种中随由一究竟。如虚诳语。离间语杂秽语亦尔。邪见业道。贪嗔痴为加行。由痴究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 下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