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十六
沙门窥基撰
论。本事分中摄品第二。
述曰。摄聚有二。初明摄。后明摄利。初中有二。初论本释论依法体义。合释十一摄。后释师依事及法别明六种摄。初中有三。初总摄举数。次随别解。后释论师诸所明摄。
论。复次若略说摄。有十一种。谓相摄。界摄。种类摄。分位摄。伴摄。方摄。时摄。一分摄。具分摄。更互摄。胜义摄。
述曰。摄品十一。如五十四。
然十一摄中。分为五。一体用相似摄。初三门是。第二相从随顺摄。次二门是。第三依假辨体摄。次二门是。第四全半体用慑。次二门是。第五世俗胜义摄。次二门是。瑜伽五十四。初明蕴处界互摄。即此第十。彼论后明十摄。此余十总十一摄。彼论相摄以自共相所摄。以二相摄三别法。今以体摄体。自共相不离体故。各据一义。彼论界摄。现行为种所摄。此论第八识摄界。明现行即种所摄。余八皆同。
论。相摄者。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即体自摄。如色蕴摄色蕴广说乃至法处摄法处。界摄者。谓蕴界处所有种子阿赖耶识。能摄彼界。由彼种子此中有故。种类摄者。谓蕴界处其相虽异。蕴义界义处义等故。展转相摄。蕴义等者。谓色受等皆有聚义。虽相各异一切相摄。更互相望同一类故。界义等者。谓眼耳等皆有能持受用义故。一切相摄。处义等者。谓眼耳等皆生长门。义相应故。一切相摄。
述曰。种类摄者。中边第二。三义解蕴。一非一义。其十一种故。二总略义。如是一切略为一聚。三分段义。说名色蕴等。各别安立色等相故。界处等皆有解者。如彼义说。
论。分位摄者。谓乐位蕴界处。即自相摄。苦位。不苦不乐位亦尔。分位等故。如色受等虽同蕴类。然苦乐等分位差别。乐位还摄乐位。非苦等位。如是苦位不苦不乐位还自相摄。如蕴。界处亦尔。伴摄者。谓色蕴与余蕴互为伴故。即摄助伴余蕴。界处亦尔。如色蕴与余受等互为助伴。能摄五蕴。如是受等一一助伴。各摄五蕴。如蕴。界处亦尔。互为伴故。一一皆摄一切界处。
述曰。伴摄者。如一切有色等。是互眷属。便无彼事。
论。方摄者。谓依东方诸蕴界处还自相摄。余方蕴界处亦尔。时摄者。谓过去世诸蕴界处还自相摄。未来现在诸蕴界处亦尔。一分摄者谓所有法蕴界处所摄但摄一分非余。如戒蕴但摄色蕴等一分。定慧蕴等但摄行蕴一分。欲恚害界但摄法界一分。空无边处等但摄意法处一分。如是等。具分摄者。谓所有法蕴界处所摄能摄全分。如苦蕴摄五取蕴欲界摄十八界。无想有情处摄十处。除香味。由此道理。于余经中。诸蕴界处所摄一切法。能摄全分。更互摄者。色蕴摄几界几处。十全一少分。受蕴摄几界几处。一少分。如受蕴。想行蕴亦尔。识蕴摄几界几处。七界一处。眼界摄几蕴几处。色蕴少分一处全。如眼界。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界亦尔。意界摄几蕴几处。一蕴一处。法界摄几蕴几处。三蕴全。色蕴少分一处全。眼识界摄几蕴几处。识蕴意处少分。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界亦尔。眼处摄几蕴几界。色蕴少分一界全。如眼处。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处亦尔。意处摄几蕴几界。一蕴七界。法处摄几蕴几界。三蕴全。一少分一界全。如是诸余法。以蕴界处名说。及余非蕴界处名说。如实有。假有。世俗有。胜义有。所知所识所达。有色无色。有见无见。如是等。如前所显。随其所应与蕴界处更互相摄尽当知。随其所应者。如蕴一一摄诸界处。界一一摄诸蕴处。处一一摄诸蕴界。如是广说。当思了知。胜义摄者。谓蕴界处。真如所摄。如是摄相。随诸世间共所成立。相摄道理。复有六种。一依处摄。如世间说瞻部州摄于人阿练若摄于鹿。当知此中眼等诸根摄眼等识亦尔。二任持摄。如世间说绳等摄薪束等。当知此中身摄眼等根亦尔。三同事摄。如世间说众人同事共相保信更互相摄。当知此中同一缘转诸相应法。更互相摄亦尔。四摄受摄。如世间说主能摄錄自仆使等。当知此中阿赖耶识摄受自身亦尔。五不流散摄。如世间说瓶摄持水。当知此中诸三摩地摄余心心所亦尔。六略集摄。如世间说海摄众流。当知此中色受蕴等摄眼耳等亦尔。如前所说十一种摄。皆依此中略集摄说。问。于摄善巧。得何胜利。答。得于所缘略集胜利。随彼彼境略聚其心。如是如是善根增胜。
述曰。六种摄中不流散摄。诸三摩地摄余心心所与触何别。令心心所同触境故。定摄流散。触来对尘。故二别也。本地出体三科。故通无为。后之三品辨差别。所以不通无为。无为体非差别故。
论。本事分中相应品第三。
述曰。其相应品有二。初释相应。后解胜利。初中。初标列。后随释。
论。复次略说相应有六种。谓不相离相应。和合相应。聚集相应。俱有相应。作事相应。同行相应。
述曰。六中初三辨色聚相应。体用相顺故。第六辨心心所聚相应。具四等故。中间二种。五蕴相应。
相应中。初三种。即三种不相应。如大论第三六十五说。彼师不解此文。然彼师三种成就亦错。可勘。五十四大好。与此少违。
论。不相离相应者。谓一切有方分色与极微处。互不相离。由诸色等极微所摄。同一处所不相离故。和合相应者。谓极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如浊水中地水极微。更互和合。聚集相应者。谓方分聚色展转集会。如二泥团相击成聚。
述曰。色三。相应中。第一是同处不相离。第二和杂不相离。第三相杂不相离。如瑜伽第三。五十四。六十五说。
论。俱有相应者。谓一身中诸蕴界处。俱时流转。同生住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