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行成就者。谓诸蕴界处法随所现前。若善若不善若无记。彼由现行成就故。成就。若已断善根者所有善法由种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若非涅槃法。一阐底迦究竟成就杂染诸法。由阙解脱因亦名阿颠底迦。以彼解脱得因毕竟不成就故。问。何等名为解脱得因。答。若于真如先以集起烦恼粗重。若遇随顺得对治缘便能永害。此堪任性名解脱得因。若与此相违。名无解脱因。问。于成就善巧得何胜利。答。能善了知诸法增减。知增減故于世兴衰离决定想。乃至能断若爱若恚。
述曰。若已断善根者前烦恼种子。论师以他地可他地现行故。即通论一界三界种体用成不成。生得善。决定唯起自地。但论成于自地。他地等义准即在成就中。然未论自地成不成。故今对说邪见种名不成。此缘有性人总说体成用不成。若非涅槃法者。无漏一向不成。有漏者不断人体用俱成。断人体成用不成。其断善人。加行善断用。生得善根断用亦名不成。其定不能生现故。余如理思。
断善根以五门分别。一释名。二出体。三所依。四品数如旧钞。五依识。所断通六识能断唯意识。瑜伽第一说故。一释名者。瑜伽第一云。此中种子亦名善根。无贪嗔痴亦名善根。但由安立现行善根相违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拔彼种子故。即现种有漏。自欲界三善根皆名善根。非无漏未有用故。唯生得非加行先已不起故。非上界果不起上界生得善根。言断三界者能令无由起故。先未起邪见种子势力。能令现行有相续起。瑜伽云。由利根者成就上品诸恶意乐现行法故。即是因力。随顺彼恶友故。即是缘力。彼邪见缠。极重圆满。至究竟故。即能断自性。彼于一切恶现行中得无畏故。即以无惭无愧而为助伴。无哀愍故。即以无慈悲为性。力引能断善根。善根之断名断善根。二出体。即以欲界增上现种邪见为体。如种不得染污因名为非得。果性自是烦恼同亦名不得不得圣性故。此以染污非得为体。古人同小乘。唯非得为体。彼由善根不起之位假呼召故不以为体。若尔。烦恼断应以非得为体。亦非唯现行邪见为体。现行不起善应续故。亦非唯种。未起现行先善根应断故。今取增上品种能生现行用。现行心为无间解脱。能害善根亦可言邪见种名得善根种名非得。非得为体。损其用名非得。体有故得。应名有善根。其用无故。非得为体。此以假法为体。此种依在本识随所依无覆无记。然通四谛。邪见总拨无四谛行相故。或唯取苦集二谛。下自界缘。无因如无间道无果如解脱道邪见能断。瑜伽说增上邪见至究竟故。三所依者唯欲界非上二。唯人趣非余四。三天下非北州男女非余身。唯见行利根故。余一切无恶见故。以出离坚固。烦恼亦同故。
续善根以五门分别。一出体。二释名。三时节。四品数。五识。瑜伽第一云。由性利根故。见亲朋友修福业故。诣善丈夫闻正法故。此二缘力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因力还续善根。由性利根。逢见胜缘。心生疑惑为有为无。故能还续以欲界生得善法种子能生现用及现行为体。不以现为体。不生意应不续善。不以种为体。无后善缘不行。应续善根故。通以现种为体。如前所断可假名得为体。二释名者。由能令种有生起用。现行续往善根而起者。续善根。善根之续往善根。名善根。今善名续善根。即续今善根也。二释皆得。三时节。今后俱得。造无间不造无间皆得。阿阇世王今身续故。不同小乘造无间者。今身不续。然涅槃经云。入地狱时出地狱时。续善根者轻者入时。重者出时。缘力因力二轻重故。又言中有受不受报以论轻重。受者重故死时续。不受轻故生时续。若见与报相生故。或有由常见断。死时续。断见断生时续。四品数。九品一时续。断难续易然次第起。必以生得初续。五续识者。唯意识。瑜伽第一云。意不共业。由疑续故。然初续起。如此第六识。
断善根。一名体。二能所断分齐。三明品数起不起。四明断善邪定四句分别。五明善根相续差别。顺益名善。能生名根。邪见在身善根不续目之为断。此中亦以不和合非得为体。既属本识。唯无覆性。先明能断中。一明人。欲界异生起大邪见。非上二界。唯人趣非余四。三天下非北。男女俱能。唯见行者。瑜伽第一云。谓利根者故。二明见。邪见。居断坏一切事故非余惑。唯苦集下有漏缘惑或通迷四谛。有漏缘惑自界非他界。谤因果俱能。谤因。如无间道。谤果。如解脱道。前与成就得俱灭。后与不成得俱生。次明所断种体。唯有漏羸劣可断。故成邪见。无无漏故。唯生得非方便。为三界。为一界。如婆沙二说。唯断欲界者。是欲令数满。所以说三界为现行为种子。但现非种。如大论第一说。品数者。为一品。为九品。虽有二说。今大乘九品断胜。九品现行可断故。不起余心而能断九。四句分别。有二四句。如婆沙续善根。以七门分别。一续时近远。二辨续品渐顿。三断续多少。四现未两续入圣不圣入。五断续识异。六约烦恼分别。七约有无邪见正见分别。瑜伽第一。有续善根。及倶舍说阿颠底迦。毕竟义。不得涅槃处生死也。一阐底迦。乐欲义。乐生死故。阿阐底迦。不乐义。不乐涅槃故。如所缘缘。种子三解。如常。
论。决择分中谛品第一
述曰。就解决择分中。大文有二。初彰此分总有四品。第二随标广辨。
论。复次略说决择有四种。谓谛决择。法决择。得决择。论议决择。
述曰。于谛品中。大文分三。初总标谛决择有四。次随标释。后于第十卷解道谛已。问答分别十六行世出世间有何差别。或分为二。其问答十六行属道谛故。
论。谛決择复有四种。谓苦集灭道四圣谛说。
述曰。于苦谛中有二初出苦谛体性。后辨苦谛四行。初中有二。初略唯显体相。后广显诸经所说谛相差别。
论。苦谛云何。谓有情生及生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如其次第若生若生处俱。说名苦谛。
述曰。初中复二。初解苦谛相。二解无漏浄土相。或分为二。初总标。后别解。
论。有情生者。谓诸有情生在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趣中。人。谓东毗提诃。西瞿陀尼。南瞻部州。北俱卢州。天。谓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有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无边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述曰。别解中分二。于第二器世界中分为染净。余别分段。一一应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