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邪恶见为先。建立祠庙兴供养业令无量众广树非福。杀害意为先建立祠庙者。谓于是处害牛羊等以祭天神。邪恶见为先建立祠庙者。谓于是处受自饿等苦求福求愿。损害不善者。谓于一切处起身语意种种邪行。引摄不善者。谓行身语意诸恶行已。于恶趣善趣引摄不爱果异熟。或引或满。于恶趣中具受引满果异熟。于诸善趣唯受满果。谓生彼已由恶行力受贫穷苦。所治不善者。谓诸对治所对治法。障碍不善者。谓能障碍诸善品法。如数与众集等。
述曰。不善中。准佛性论。修道发业。见道润生。彼论第四云。不动业增长因者。一思惟能成业。二见能得果。何以故。断思惟尽业不成故。断见谛尽不感果故。思惟者。即修道烦恼。十二不善中分四。准前。
论。云何无记。几是无记。为何义故观无记耶。谓自性故。相属故。随逐故。发起故。第一义故。生得故。加行故。现前供养故。饶益故。受用故。引摄故。对治故。寂静故。等流故。是无记义。八界八处全。及余蕴界处一分。是无记。八界者。谓五色根香味触界。八处亦尔。为舍执著离法非法我故。观察无记。自性无记者。谓八色界处意相应品命根众同分名句文身等。
述曰。自性无记中八色界处。唯取长养诸根外诸所有色处等非异熟生所摄者。除善染色声处。以异熟色等是生得无记摄。六十六有五种无记根者异熟生摄故。然异熟生有三文。一真异熟名异熟生。如六十六。二假异熟名异熟生。如前第一卷受中说。然六十六复说三性法皆名异熟生。今即除第三中善染。及除第一第二及第三中无记之法善恶业果。余长养等流等异熟生法是自性无记。然佛地论立四无记心。异熟辨故。不明于色。即法执类故。于五无记中。前四通五蕴。第五唯色蕴。然今此论即意相应品及命根等。皆通名自性无记。又此八色界等。随顺门及约因说。故无记也。彼师以无想异熟及第八识根色等。是生得无记收。以无想报是报故命根等通报非报故此自性摄。此亦不然。成唯识说唯是异熟故。即无想报亦自性收。是自性下等字所等故。然此等字论有无者。其集论本有也。故更应中取等欲界身边见及相应法等。下无收处故。以命根等虽是报以是假故自性收。不同本识。今解自性。摄一切唯无记法。摄论无性第三不许立五无记勘。
论。相属无记者。谓怀非秽非净心者。此者是假者由名句文身所摄受心及心所。非秽非净心者。显善不善相违心。由名句文身所摄受者。显彼行相义。以彼意言门转故。
述曰。相属无记者谓怀非秽非净心者。此者是假者也。由名句文身所摄受者显彼行相义。以彼意言门转故者。彼云显彼行相者。谓威仪工巧心及心所由名句文身所摄受。威仪工巧心显彼名句文身行相。今解不然。此言相属无记故。即显此威仪等心行相。此心由名等所摄受故成无记。今显此心行相由名等故尔。即言显彼行相义。以彼意言门转故者。彼云意谓意识。言谓音声。转谓现起。以彼名句文身依威仪等意识所发言语音声门现起转故。又解。由名句文所摄受者。谓威仪工巧见分心变作相分名等。然此见分心由相分名等所诠辨故言由名等所摄受。显彼行相者。此名等是能诠彼见分心行相义。以彼意言门转者。以者由也。此名等由依彼见分意识为门此相分名等方得转起。今解显彼行相如前自解。以彼意言门转者。谓名等是无记。有依音声名等。有唯意言名等。意中诠辨如名等故说为名等。以彼名等意言依意为门而转。故所依心等成无记性。是此中意也。
论。随逐无记者。谓即彼戏论习气。以名身等熏习心故。由此习气后戏论生。发起无记者。谓彼所摄诸心心所所发身业语业。彼所摄者。谓怀非秽非净心者所有名身等戏论行相所摄心心所。第一义无记者。谓虚空非择灭。生得无记者。谓诸不善有漏善法。异熟加行无记者。谓非染非善心者所有威仪路工巧处法。非染非善心者。此显若非染非善心所发威仪路等。是无记性。所余随其所应或善或不善。
述曰。威仪路工巧处。威仪依于道路。工巧依于处所。不可易名。又威仪与业性色作路。工巧依止事业处得。又威仪以根色为路发得。工巧依根色为处发得。或与心为路为处。
论。现前供养无记者。谓如有一想对归依随一天众远离杀害意邪恶见而建立祠庙兴供养业。令无量众于如是处不生长福非福。
述曰。提婆菩萨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中说自在天造众生等。名现前供养无记。
论。饶益无记者。谓如有一于自仆使妻子等所以非秽非净心而行惠施。受用无记者。谓如有一以无简择无染污心。受用资具。无简择心者。为别善性。无染污心者。为别不善性。引摄无记者。谓如有一于工巧处串习故。于当来世复引摄如是相身。由此身故。习工巧处速疾究竟。对治无记者。谓如有一为治疾病得安乐故。以简择心好服医药。寂静无记者。谓色无色界诸烦恼等由奢摩他所藏伏故。等流无记者。谓变化心俱生品。是证等流故名等流无记。变化心相应共有等法名俱生品。此心心所谓嬉戏故发起变化是无记性。若为利益安乐有情当知是善。复有示现善不善无记法。此复云何。谓佛及得第一究竟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有所示现。当知此中无有一法真实可得。有所示现者。谓佛菩萨由所化有情力故。示现种种善不善等。示现不善者。谓化作贼等示现断其首足等事。怖余有情令调伏故。
述曰。华严经第四十九。善财求善知识。有王名满足。彼害众等。名示现不善。报恩经中。佛在舍卫国崛山中。有五百人断道却人。佛化乘雁。彼等皆是。然是后得智中大悲所作。若菩萨实与烦恼相应。又由大悲所引后得智后起也。此烦恼犹如咒药所伏诸毒。不为过失。
论。云何欲界系。几是欲界系。为何义故观欲界系耶。谓未离欲者所有善不善无记法。是欲界系义。未离欲言显犹未离少分欲界欲。是未证得三摩地义。若异此者。非至定法亦应是欲界系。所以者何。由彼已得三摩地故。爱乐断灭。以所治粗重少分断故。亦得说有一分离欲。外诸色等是未离欲业增上力所生故。亦名欲界系。
述曰。三界系中。欲界言未离少分欲等。此意明已离少欲初未至定不应是欲界系。然显扬云若生于此未得对治或得已出三时现行。义谓一未得治二已得治三已出欲界染污法。然染无记法现行。瑜伽论六十六同显扬。然六十六亦有小异。勘之。显扬文胜。
论。经言一切有情共有业增上力所生者。为显生色无色界者亦有未离欲业种随逐故。
述曰。此有三释。外器何人业感 。如唯识第二大智度论说。色界天来此欲界。化作其地自于中住。若以第七俱意成有漏。身在下地起上地心与下七俱起。由此名有漏。据相顺者。非此相违。外器界等。皆由随眠成有漏。如六十六。
论。四界二处全。及余蕴界处一分。是欲界系。四界者。谓香味鼻舌识界。二处者。谓香味处。余一分者。谓除色无色界系及无漏法。为舍执著欲增上我故。观察欲界系。
述曰。欲增上我者。外道执欲界增上法为我故。或我非欲。与欲界为增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