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解深密经》敬请关注!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唯识三十颂》敬请关注!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将分别与大家见面。 其目的是:同沾甘露相互共勉。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录音下载》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学习经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依《成唯识论》为主,包括《大乘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八识规矩颂》)《摄大乘论》、《阿毗达磨杂集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相关经典 1.阿含经典 选学 2.般若经典《金刚经》 《心经》 《维摩诘经》 3.了义经典 《楞伽经》《华严经》选学 4.中观类 《十二门论》、《中论》 5.祖师类 《六祖坛经》、祖师语录、禅宗公案 6.圣言量
当前位置:唯识,唯识学,唯识学网,马友生,马老师讲经,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金刚经释义 -> 经论(原文)

TOP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六(六)
2011-11-30 13:53:04 来源: 作者:沙门窥基撰 【 】 浏览:6651次 评论:19

      论。邪决定者。谓颠倒智。疑者。犹豫。杂染生起者。谓贪等烦恼现行。

      述曰。显无明果。邪定者。邪见。余文易了。此说诸惑生之次第。理必应尔。略无业果。或杂染言。通诸有漏。成唯识说。起疑邪定。以疑为先。此说无失。随应皆得。

      论。彼所依者。谓由愚痴起诸烦恼。

      述曰。或倶或先。为因之义。

      论。疑者。于谛犹豫为体。善品不生依止为业。

      述曰。于谛者境。犹预者体。决择分说。于五处转。他世。作用。因果。谛。宝。此所犹预体即谛故。随其所应。

      论。于谛犹豫者。亦摄于宝犹豫。如其所应灭道谛摄故。

      述曰。三宝无漏。灭道谛摄。故于谛疑。法身理法。真实灭谛所摄。二身余法僧。道谛所摄。同体宝者。随应所摄。此释体文。

      论。善品不生者。谓由不决不造修故。

      述曰。此释前业。由疑不决不能造业修诸善品。故善不生。此说通业。别障不疑。或信或解。正慧所摄。有义此疑。以慧为体。有义此疑。别有自性。如唯识论。引教而说。解烦恼中若依后释利钝别故分成二者。上明非利惑。下明利惑。文中有二。初别释五。后总问答。

      论。萨迦耶见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及我所诸忍欲觉观见为体。

      述曰。 此则五初。梵云萨迦耶达利瑟致。迦耶者聚集义。身聚集故。达利瑟致是见义。聚之见故。萨有三义。一有。二伪。三者移转。萨婆多说。虽一萨言释成三义今但取有。虽缘聚身而起于见。言实有者由训释词有差别故。佛生死智能知未来遮经部师横执为伪故说萨字表是有身。不尔。除萨但言身见训释词言阿悉提底萨。故唯是有非余二义。经部师说。虽一萨言释成三义今但取伪。既缘聚身而起于见。故伪非有由训释词有差别故。佛天眼智能知未来遮萨婆多横执为有故说萨字表是伪身。不尔。除萨但名身见训释词言思诞提底萨。故唯是伪非余二义。今大乘言。虽一萨字释成三义今取移转。迦耶聚集已假非真。更致萨言表成移转。复为息止未来二执。由训释词有差别故训释词言僧喫烂底萨。执我之心非无影像似我不实体是伪故非实有。仍从缘起性是依他成所缘缘而体少有复非全伪。无实用故我所依故不同二执故名移转。又心外无横执为有可言虚伪不同有执。内影像有彼拨为无非全虚伪不同无执。为遮实执定有定无。故训释词表成移转。于五取蕴等者。是见所缘。蕴等者。是等有二种。一者平等。五蕴皆执故。二谓所等。所等有二下皆准知。一者等有谓界处等二者等无谓离蕴等。緣蕴处等与离蕴等计为我故为所缘境。随此所缘或总或别二三合等执我我所以为所执以随境也。忍谓忍可体即胜解。欲谓希望体即是欲。此二是果因立果名。觉谓寻求。观谓思察。此二即是粗细行别。见谓推构。此五皆是见之行相。一体异名今举行相显自体故。五取蕴等是所遍计。诸忍欲等是能遍计。我及我所即是遍计所执性成。今能遍计是此见体。举前二种取能计故。此所遍计言取蕴者。显亲所缘非无漏故取处取界亦类此知。举忍等五。缘五门法而起见故。

      论。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述曰。一切见者。六十二见等。趣谓所趣。诸见纠纷皆趣我故。此属我见。趣或趣况。诸见趣况由执我故。此属诸见。与彼为依。是此作业。五见作用。通障正慧。今举别用。不说通业。

      论。边执见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若常若断。诸忍欲觉观见为体。

      述曰。边有二义。一者边侧。障中道故。二者边鄙。障胜行故。萨迦耶见执我等已。此边执见随于前蕴而执断常诸忍欲等为此见体。所遍计等三种如前移转见。后计执断常方边见摄。余者邪见。故论言随。先随我见。后随执蕴。五十八说。执释梵等为常为恒。苦邪见故。

      论。障处中行出离为业。处中行者。谓离断常缘起正智。

      述曰。缘起者境诸因果法。因故非常果故非断。缘因果智名缘起智。是处中行亦是胜行胜行即出离。正智通因果。证智非因故言出离。或出离即灭谛。障正智生不称出离。彼障此故立边见名。

      论。见取者。谓于诸见及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最为胜为上为妙诸忍欲觉观见为体。

      述曰。见及见所依五取蕴等。见取之境。虽此见取取见非见。要取见为首方名见取。但取非见法非见取故。理准实应名见等取。略等言故但名见取。要缘见俱五取蕴等执为最胜上妙之法及能得清净解脱出离起此行相诸忍欲等是见取体。故五十八显扬第一及唯识言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是名见取。此中但说非胜计胜不说得净。影显定有。与瑜伽论第八卷同。若不尔者。瑜伽论说非灭计灭应非邪见。虽本地分第八卷云不净计净名为见取。彼意要计见取眷属诸不净法为胜能净得见取名。非唯计不净名为见取。虽五十八说妄取迷苦所有诸见为第一等名为见取。意说见取非定一心缘见非见方得取名唯缘诸见执胜因亦见取故。设合缘者见为首故略无余蕴。不尔便违显扬等说。然但缘非见为胜。能净者不名见取。名见取故彼但邪见非惑业故。最胜上妙四差别者。有说同于灭静妙离。此释不然。非灭计灭非见取故。此四但是胜之异名。或计为胜同灭四行能超恶趣及三界别。或是三界及无漏善。如其次第是四差别。见及所依是所遍计。诸忍欲等是能遍计。为最胜等所执性成。准前应说。

      论。执不正见所依为业。

      述曰。一切斗诤依此生故。

      论。戒禁取者。于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诸忍欲觉观见为体。

      述曰。戒者性戒。禁者遮戒。或戒内道。禁外道戒。此及所依五取蕴等。戒禁取境。虽此戒禁取缘戒禁及非戒禁。要缘戒禁为首方名戒禁取。但取非戒禁非戒禁取故。理实此应名戒禁等取。取戒禁为首。故略等言。要缘戒禁倶五取蕴等执为最胜上妙之法及能得清净解脱出离起此行相诸忍欲等是戒禁取体故。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6/7/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七 下一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五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