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于非观境愚昧心中无简择故。慧便不起。
论。断疑者谓由慧择法得决定故。
述曰。虽疑心俱有犹豫慧。此说决断得定断疑。非是遍彰慧之作业。此五略以四门分别。一俱别生。二何识有。三受俱转。四性界等。一俱别生者。有义。此五定互相资。隨一起时。必有余四。有义不定。四一切中无后二故。四境生故。故非定俱。四境别起。应说有五。随境起二。有十二句。随境起三。有十三句。随境起四。合有五四句。随境起五。但有一句。总别合有三十一句。二何识有者。果位八识。一切皆通。因中第八。五皆非有。末那。有义一切皆无。有义有三。染念定慧许彼俱故。有义。此五染分皆俱。十随烦恼遍染心故。如实义者。除慧一数。四皆不俱。痴分念等可与彼俱。此染分者不可俱故。有义。五识此五皆无。有义。五识容有此五。第六意识。决定容俱。三受俱转者。有义。欲数喜乐舍俱。余四除苦。有义。此五容五受俱。若教若理皆不违故。四性界等者。皆通三性。皆通三界及非界摄。皆通有学无学等三。皆通见断修断非断。如是等门。皆应思准。如唯识第四五卷广引理教。不能烦引。上五别境。下善十一。
论。信者。于有体有德有能忍可清净希望为体。乐欲所依为业。
述曰。于体德能。信所缘境。忍谓胜解。即信之因。希望谓欲。即信之果。净者信体。能净心故。成唯识说。信别有三。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即此论说有体忍可。若谛非谛诸法之中皆信忍可。名信有体。此言意显设信空无亦生信故。非唯缘有始方有信。举信忍因。显信自体。故名忍可。二信有徳。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即此论说有德清净。若德若非德令心清净皆有信生。不唯有德始方有信。不尔若信外道无德信应不起。唯识说此深信乐故。亦举欲果显信自性。今以信体于德境生。故言清净亦不相违。三信有能。谓于诸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即此论说有能希望。有能无能希望修断皆有信生。非要有能方有信起。不尔信诸恶是可断法。应信不生。举信欲果。显信自性。故言希望。成唯识说。此性澄清。能净心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又染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信正翻彼。故净为相。此中且举三殊胜境。显信所缘。于无等中。实亦生信。此说入法发起所因。欲依为业。成唯识说所除行相言治不信乐善为业。
论。谓于实有体起忍可行信。于实有德起清净行信。于实有能起希望行信。
述曰。此别属前三境三相有体宽遍说生忍可有德可尊。但言清净有能可获故说希望。理实三境可更生。相行微劣。故从胜用说。不尔。境同行应不遍。然此清净即是信体。偏言于德起,据实通三境。唯我有德起信乐故。
论。谓我有力能得能成。
述曰。显于有情起希望信。无为可得。有为可成。道克生长。二类别故。
论。 惭者。于诸过恶自羞为体。恶行止息所依为业。
述曰。 诸过者境自羞者缘。羞者又体。惭共相故。成唯识说崇重贤善是惭自相。于过恶境自羞为缘起崇重者是惭体。故止息恶行。惭之通业。别对除者正违无惭。
论。愧者。于诸过恶羞他为体。业如惭说。
述曰。境缘共相义并同惭。成唯识说轻鄙暴牾拒抗恶法是愧体。故通别作业。准惭应知。此惭愧体俱说羞者举二通相假说别体由二种羞不俱生。故惭自羞者。自身及法内故名自。王法俗论世间名他。或崇善名自饶益已故。拒恶名他。损害已故。同前所缘显自共相皆如唯识第六卷说。
论。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述曰。有谓三有即三界果。具谓资具即三有因。缘生三有皆名有具。染缘无漏亦有具摄。于此谛中无染著者。是无贪性。此说通业。恶行不转。转者起也。別除贪著。
论。无嗔者。于诸有情苦及苦具无恚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述曰。有情苦者。三界行苦苦苦坏苦。唯举有情显胜嗔境。憎疾灭道亦生嗔故。不尔。无嗔翻成境狭。言苦具者。谓三苦因。缘无为等有无嗔故。及通别业。皆准前说或无贪嗔。言有等者。待有等立非要缘彼。如前惭愧观善恶立。不尔此二应不遍善。
论。无痴者。由报敎证智决择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述曰。成唯识说。于说理事明解为性。有义。报等性即无痴。无痴体即决择性故。论言由者。显因四位所有决择是此体故。四位非唯有慧。故言由也。有义。无痴别有自体。举报等因果显无痴性。故论言由。无痴若起必四慧倶。胜品从劣生。劣复生胜慧。故举因果显无痴性。通别对除。亦准前说。前三但举通对除故。
论。惭等易了。故不再释。
述曰。此释论师。解不重释惭等四因。
论。报敎证智者。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应知。
述曰。以四种慧配前报等。生得善法。宿习为因才生即得自体名报。或与报俱从依名报。闻所成慧唯缘教生。从境名教。思所成慧能生于修。从果名证。修慧现量证解法故。修所生慧说名为智。自体为名故言如次。七十七说。闻所成慧依止于文未善意趣未能领受成解脱义。思所成慧且依于文且善意趣亦未能领受成解脱义。修所成慧今依于文亦不依文能善意趣已能领受成解脱义。此显闻慧多缘教生少缘于义。思所生慧通缘教理。修所生慧多缘于义少缘于文。诵习经典不善意趣。生得善与闻慧何别。明暗既异缘义亦殊。闻慧缘文或少缘义。生得诵文全不解义。辨中边说。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行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胜故无尽故。由摄他不息。天亲解言。前八闻慧。第九思慧。第十修慧。若诵经等唯生得善。应此不能获福无量。故非八法生唯生得善摄。闻思修体皆性非慧。因三所生智体名慧。故今论说闻所成等。此依主或邻近释。不可但言闻思修慧。此中闻思唯散有漏修在定亦通无漏。十地经说八地菩萨能堪能思。天亲释言闻思慧者即一修慧义别说之非闻思摄。论说欲界唯有闻思色界无思上唯修慧。思现观等皆唯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