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释九所以。此非真.相二见道摄。不作此观然约布教相见道摄
但以十六心三心等。对法.显扬.瑜伽。如次皆有世第一无间等言故今会云
论。诸相见道至真已断故
述曰。此下第三总释。于中有三。一会违。二释颂不说。三智摄。今初也。依真之义假说相见道等为无间等。如前引显扬十七。正与此同。此有三因。三心相见道真非安立后生故。余如文可解。然非安立因不遍三心相见道义
论。前真见道至故颂偏说
述曰。第二释颂不说二种见道本颂何故但说于真。以证识性观照如故。即圆成实。自证识相。亦是自心观于依他故。今依见分说。论说初胜。后者后得摄故不及前。如五十五说
论。前真见道至后得智摄
述曰。有相.无相别故
自下因解后得智
论。诸后得智至离二取故
述曰。若依此说。佛不说法。无十五界。大定.智.悲以为体性。悲愿增上众生识上声.色等相生故。此后得智佛地论第三。虽有三说有相见等。但是此中二师之义第一师说。二分俱无。离二取故
论。有义此智至有分别故
述曰。见有.相无。诸圣教说此智有分别故有见分。五十五等说也
论。圣智皆能亲照境故
述曰。以理为证无相分也
论。不执着故说离二取
述曰。经论中言离二取者。不执着二取故。非全无见分
论。有义此智至真如性故
述曰。第三师说。二分俱有。七十三说思惟。明有见分。似真如相。不见真实真如性故。成有相分。如彼四句广说
论。又说此智至而为说故
述曰。佛地经.摄论等皆说。此智分别诸法观有情等。此成有见分。破第一师
论。又说此智至说法等事
述曰。引经为难 现身立等。皆佛地第三引文为证。不劳此引。此破无相分第二师义
此上引教。下引理
论。转色蕴依至应无受等
述曰。以五蕴相例
论。又若此智至应缘声等
述曰。既无相分。其他之心他身土等离自己体之法。不带影像。应非所缘缘。直亲照彼不变为相故。不同真如。真如即是智自体故 若尔真如应非所缘缘。无似境相故 答不然。带如之相起故。离自体法既无影像。不可言带彼相起。如何说有所缘缘。彼皆离自体故 既不带相起名所缘缘。缘色等时应缘声等。缘色等智不带声等相故
论。又缘无法等至无缘用故
述曰。不变为无相为见所缘故。以无相分直照于无。无非有体。所缘缘义如何得成。由此故知。佛亦不能亲缘于无。此文理证也
论。由斯后得二分俱有
述曰。总结之也
出差别已。下诸门解释。然五十八九等中。皆有见道现观分别。应如彼知。五十九最胜。大有断惑法用诸义。未获广引
论。此二见道至相摄云何
述曰。此为问也。第一与六现观相摄者。对法第十三.显扬第十七.大论五十五.七十一广明。对法说十。显扬说六.或十八。瑜伽说六。摄论第六说十一种三乘现观各别。然有义.事.所缘三种差别。如别抄说
论。六现观者至思所成惠
述曰。现谓现前。明了现前观此现境故名现观 最上品者。下.中二品劣故非也 喜受相应者。喜能明利别有分别故。舍即不然。可与下.中品思俱。上品思惠必不俱故。七十一说初一唯与喜受相应故 思所成惠。即因于思所成之惠为体。显扬.及七十一等同。彼云或此俱行菩提分法为自性。此下现观并作是说
论。此能观察至故非现观
述曰。暖等色界系。此观共相能引暖等。思能生修故。此观一切行无常等。一切法真如等。故是最胜名观共相。不言观自相。自相者下.中摄故。未广缘故。虽如亦是诸法自相。未证之时但共相故。于见道前此用最猛。猛者利也.胜也。偏说为现观。暖等不能广分别法。但观所取无等。虽亦观一切法无我等。多分有分齐观。又三乘通说。在二乘位唯观四谛别别行相不及于思。谓种种思推.种种观察名广分别。暖等无此能。不如于思不立现观。其见道等虽亦不能广分别法。缘真理故立为现观。此又不同彼。未证理故。七十一说四善根非现观是等流故
论。二信现观至立现观名
述曰。信亦上品。通漏.无漏。现观者是惠现观诸法。以信助现观令不退故亦名现观。有处但说无漏者。以胜故立为不坏信故
论。三戒现观至亦名现观
述曰。即道共戒。前第一卷已出体讫。余文可知
论。四现观智谛现观至无分别智
述曰。谓在何位但缘非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