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难经部师无法尔种。此无漏道初不应生。无法持彼法尔种故。以唯新熏而为不正
设彼若言以世第一法为因缘生。不假法尔无漏种者。论主难言
论。有漏类别非彼因故
述曰。前第二卷已广说讫
又彼若言初无漏生但无因起。何假汝立法尔种子。论主难云
论。无因而生非释种故
述曰。说有因生释迦子故。不尔便同自然外道
论。初不生故至三乘道果
述曰。此初无漏既不生故。后时无漏亦应不生。初后无漏既并不生。是则应无三乘道果
自下第二明其断果
论。若无此识至亦不得成
述曰。要由本识持烦恼种故得证断
论。谓道起时至俱非有故
述曰。无漏道起一切烦恼及彼种子俱非有故。道者无间道 此正破经部。言种子故。萨婆多计惑得俱故。染法现.种俱非有故。断何所断。于此时中无有漏识故
若言惑种在无漏识中
论。染净二心不俱起故
述曰。有漏种等非无漏识中
量云
论。道相应心至如涅槃故
述曰。圣道。不持烦恼种子。与烦恼种自性相违故。如涅槃法
论。去来得等非实有故
述曰。此则双破。非经部师许有去.来。故不得言惑在过去惑在未来 萨婆多言。我宗不立识能持种。实有去.来及与得等故有断果。又命根.同分设持惑种无此过失。今言去来得等非实有故。如上已破
经部师言余皆有失我今复言惑种在于色等之中。难言
论。余法持种理不成故
述曰。一切色等不能持种。理不成故。色中无种如上已破
论总结言
论。既无所断至而立断果
述曰。既无所断之惑。以无依故无种。能断之道亦无依。依何烦恼由何断道而立断果
论。若由道力至应成无学
述曰。此牒计非 经部救言无断果体但由道力后惑不生即立断果。何须本识持烦恼种立实断果 论主难云。则初道起应成无学
论。后诸烦恼至永不生故
述曰。释前所以。后烦恼等由初断道皆已无因。种子无故。永不生故。便成无学。有我本识。虽前起道断随应惑。后烦恼起持烦恼种。得初道时不成无学。后断烦恼而得断果。若无此识持烦恼种。初道起位惑种皆无。应初道起即成无学
论。许有此识至染净种故
述曰。总结一章染净二法。摄论三卷.瑜伽.对法合证本识。此论之中自前卷末至此中并摄尽。更有异同。诸贤自悉。文有上下。说有广略。宜细寻之不能具述
论。证此识有至略示纲要
述曰。第三此即总结十理证。如文易解故今不释 恐厌繁者。除此十证所不摄证。谓八证中最初生起。明了生起。业用不可得等。皆此未说故今例之 彼最初等。下第七卷皆具演之。非正是证。前十证中所摄八证。诸后讲者一一叙之
论。别有此识至应深信受
述曰。此总结上教.理二证第三文也
三能变中上来已解第一门讫。自下次解第二能变
论。如是已说至其相云何
述曰。下文有二。初结前生后以发论端。次依所问以辨其相。此即初也
论。颂曰至出世道无有
述曰。下依问辨。此依三颂其第七识十门分别。初举第二能变出末那名。二解所依。三解所缘。四出体释义。五释行相。六显染俱。七触等相应。八三性分别。九界地分别。十隐显分别。即是伏断之位次也。于下显中一一广释 问何故本识不辨所依。次能变中解彼依体 答本识诸识之本.与他为依义显。他与为依义隐。故不出其所依。第七既八之余。所以出其依体 问若尔本识与他依义显。何不说之 答前颂已说。谓彼颂说恒转如流。如流之言义生余识即是依义 问何故不说第七与他为依。第三能变中不释根.境 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不应责之 或影略门。谓初能变但释所缘。故前颂言执受处是。第三能变唯释所依。故后颂言依止本识。第二能变依.缘俱显。欲令学者可知一隅三隅返故 或谓本识诸法之本。但说与他为依。出自识体.所缘。前之六识境粗不说。但出所依。依止根本识等者是。故下论云。此所缘.及别依。粗显.极成故此不说。第七依.缘俱隐。根.境合释。所以作论三种不同。非但说所缘而无依等 何故本识不出界系 论主略故 或言异熟即是界系。随何界异熟。即彼界系故 此亦应然。言染俱已即随彼系 此不为例。谓前六识起与本识非必同系。除无漏识此与本识起必同界。恐类前六故今说之 又作法各别不应为难 后能变中即不解故
论。次初异熟至能变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