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有漏.无漏各有二类。于中有四。第一立宗。第二引证。三破斥。四总结。此即初也
论。一。者本有至功能差别
述曰。此文即是出种子体
自下引经
论。世尊依此至广说如初
述曰。此引经证同护月也
论。此即名为本性住种
述曰。法尔有故
论。二者始起至熏习而有
述曰。此出种体
论。世尊依此至熏习故生
述曰。此引经证于中不言如前引证。此后自会。由彼亦有非新熏证。故不指也
论。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述曰。新熏生故
自下第三破斥。有二。先难本有。后破新熏。难本有中有二。初引经成理难。后结违诸教难
论。若唯本有至为因缘生
述曰。引经成理中有五。初总标彰难意也。至下当知
论。如契经说至亦常为因性
述曰。第二引教成前理。此引阿毗达磨经也 诸法于识藏。能摄藏也。谓与诸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二为彼所依 识于法亦尔所摄藏也。谓诸转识与阿赖耶亦为二缘。一于现法长养彼种。二于后法摄植彼种。互相生故。所生为果。即显互亦能为因也 常为因性者。显此二法更互亦常为因。显非异此而有因也。故常言亦通果。常为果故。于果说互。于因说常。影略故也。如摄大乘第二卷说。瑜伽师论五十一中广说其相
论。此颂意言至互为因果
述曰。第三释颂显前征。总释颂言成因缘理
此由未显。何以得知互为因缘是此经意。
论。摄大乘说至互为因缘
述曰。杂染法通三性。即一切有漏法。余七识品既为能熏.亦所生故。互为因缘
论。如炷与焰至互相依住
述曰。举增上缘喻因缘义。如灯炷与灯焰展转生烧。由炷生焰。如种生现。由焰烧炷。如现熏种。故名展转。此显三法。如芦相依。为俱有因。二法为喻。喻因缘义
论。唯依此二至不可得故
述曰。唯种与现实名因缘。除此所余因缘无故。不以现行七识望第八现为因也。但取种子望后为因。又此中望体。因缘体尽。若望果别。亦有种子生于种子。岂非因缘。由是此中但约体说。又说不尽。不说无漏故
论。若诸种子至有因缘义
述曰。第四结上无因义。由唯本有。即二相望无因缘义
若彼救言但熏增长名曰因缘
论。非熏令长至为因缘故
述曰。第五重破伏难。初之二句牒彼计非。次三句难。勿善恶业与异熟果为因缘故。汝言诸法各但一种。若异熟果.因。但是一种生。善.恶业现行熏果种增时。善.恶业与果应为因缘故。又汝若言善.恶业体是一种生。异熟果体是一种生。各一种者。而异熟果现不自熏。但善.恶业现行熏。令果种增长。其种本有。业于果种能令增长应名因缘。如自业种。但令增长为因缘故。或复业种增名言种。应是因缘。既非因缘故。非增长名曰因缘。果种。如业种亦增长故。故非唯本有。亦有新熏。若尔设俱新熏。岂俱新起俱名因缘。并新生故 此难不齐。如无记心熏无记种。复善.恶业自熏自种。亲辨体故。故是因缘。但缘资彼无记种子故非因缘。汝之种子俱不辨体。但资增长。不辨体齐。故应俱是因缘摄也。然观本意后解是本。今难本意。由是义显应诸现行望本有种不名因缘。熏增长故。此本有种唯以自类为其因缘。既尔此因应不生现。有新起种生故。此义应思。然以生种类同于新亦因缘摄。不同唯本有故彼非因缘
论。又诸圣教至理教相违
述曰。此下第二违多经失。违圣教说种由熏生。故与理教俱相违也。前者违理。后违教故
自下第二难唯新熏
论。若唯始起至应不得生
述曰。此下第二破立新熏。于中有五。一正难本宗。二乘因广破分别论者。三申正义。四释相违。五总结。此下即初也。有为无漏即见道等。无本有种。无因缘故。应不得生。量云。汝初无漏应不得生。无因缘故。如兔角等
若彼救言以世第一法为其因缘。有漏法中此为胜故。此义不然
论。有漏不应至生有漏故
述曰。此二相违。如何有漏为对治因。应无漏法为有漏因。今以理征。若有漏生无漏。应无漏生有漏。许漏.无漏得相生故。如有漏善生于无漏。无漏既不得生于有漏为相违者。如何有漏生于无漏。此初无漏许无因缘亦有何妨。答曰不然。佛说无一法非因缘生故。若无因生便非释种。立量云。汝初无漏心。应无漏种为因缘生。体是有为无漏法故。如后无漏法
论。许应诸佛至不善等种
述曰。若许有漏生无漏。则无漏生有漏。许便诸佛有漏复生。此中亦有有学圣者等对治。生有漏。然以世尊全是无漏故但举之。非余无也。外曰不然。以胜劣故。劣可为胜因。胜非劣因。若尔不善应